柳 文
【摘要】 高校女教师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反应能力减弱,躯体病症严重,免疫力下降,记忆力退化,易疲劳等。引起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的原因在于心理压力过大、疲劳过度、运动过少、生活规律紊乱等。所以,高校女教师要学会缓解压力,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心理按摩术”,做好自我调适,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出一片阳光地带,做一个真正快乐、健康的高校女教师。
【关键词】 高校;女教师;亚健康;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21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统计表明,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处于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国内也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1]因此,亚健康即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官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其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焦虑烦躁、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思维迟钝、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无力、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便秘等。[2]亚健康已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有近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3]我国高校女教师便属于这一高发人群之列,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健康是妇女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前提,关注健康、拒绝“亚健康”、讲求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高校女教师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共识。因此,如何帮助高校女教师强身健体,走出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的现状与原因
(一)高校女教师的亚健康现状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高校教师是主要知识分子人群。我国高校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亚健康现状。高校教工亚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发生率为69.18%,以30-40岁教工的发生率最高,该年龄组不同程度亚健康状态合计达79.17% [4]。另外,女性重度亚健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主要引发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因素和不良习惯等。[5]越是名气大的高校、名校,女教师群体中疲劳、失眠、精神不佳等“亚健康”状况的比例和程度越高。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四方面的改变[2],高校女教师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失调、食欲不振、失眠、免疫力下降,反应能力减弱,记忆力退化,易疲劳等。其中疲劳是高校女教师普遍感到的一种症状,这也是亚健康状态的典型症状。
(二)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的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
高校女教师健康状况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着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力量之一,又是家庭中的主妇;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面临较多的家庭问题;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应付家庭中琐碎事务。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诸如,失眠、焦虑、抑郁、暴躁、躯体病症等,失去了作为高校女教师应具有的从容与优雅,热情与聪慧,健康状况比男教师要差一些。
信息化社会获取知识的多渠道使高校女教师逐渐丧失了作为教师的权威感,在许多新生事物面前,教师很容易出现无奈和尴尬的一面,学生在新事物面前的优势远远胜过教师,打破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权威,改变了“天地君亲师”的神话意义。这无疑要求高校女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加大了高校女教师的压力感。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自尊心使这群女知识分子“不用扬鞭自奋蹄”, 教学、科研工作压力过重所带来的是她们精神上长期的高度紧张,使她们心理负担沉重。较多女教师常年超负荷地带病工作,难得有闲暇时间休息,普遍缺少必要的运动及防病健体的意识。同时,社会价值导向的市场化也加剧了教师对自身理想角色认识的困惑,由于高等院校的合并与升格现象,传统教师人格的破坏又引起了教师新角色的适应问题。这一切都使高校女教师的心理负荷加大,身体健康受损。
2.疲劳过度
疲劳是人体脑力或体力活动达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疲劳可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高校女教师的疲劳多为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由于工作、生活的重负,使许多高校女教师的身体器官处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而产生疲劳现象。英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家海德费说得很清楚:“我们所遭受的大部分疲劳,都是由于心理影响,纯粹的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实际上,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才是产生疲劳的三大原因。所以精神的疲劳是人心理因素所致,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放松。
3.运动过少
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身体的运动不但可驱除疾病的侵害,还可以缓解、转移心理上的不良情绪。高校女教师一方面也想成为“贤妻良母”,但另一方面又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她们本来要上很多课,又要进行教育管理和教科研,又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繁重的工作任务使高校女教师不堪重负,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有的高校女教师由于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也是运动过少的原因。久而久之,身体的器官能力下降,免疫力减退,不能适应突变的气候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难怪许多人慨叹自己是在透支健康。
4.生活规律紊乱
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生物钟。生物钟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顺应人体生物钟进行作息,有助于新陈代谢和各项生理机能最佳效能的发挥。高校女教师由于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想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想为自己的发展寻找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摆脱家庭、子女等问题的困扰,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放弃任何一方的砝码就意味着可能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出现生活无规律,营养搭配不合理,甚至为了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不惜用牺牲睡眠作代价,使自己的身体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状态,导致生活规律紊乱,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亚健康状态。
二、 高校女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
有首流行歌曲唱道:“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想起来很有些道理。高校女教师一方面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进步的恩惠,另一方面又被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种种困惑所侵扰。所以,高校女教师要学会缓解生活压力,为自己制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心理按摩术”,学会自我调适。
(一)诗书怡情
书籍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又是使人感悟、明理、正心、修身的精神食粮,还能帮助人们调整心理平衡。在阅读中,对有关的章节可摘抄常看,感悟至深的可树之书案作为座右铭,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读书吧,在浩瀚的书海里,一篇明丽的游记,一则心灵的感悟,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一段祸兮福所倚的佳话,一个修身养性的好主意,都将会带来一片好心境、一份好心情和一份慰籍。
(二)运动放松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就提出“运动处方”这个概念。可见运动的药用价值。高校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既可以快速掌握又能持久锻炼的项目,诸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太极拳……在肌肉紧张与放松的节奏中可以感受到减轻压力的舒服感,在运动之后热血沸腾,大汗淋漓中可以感受前所未有的畅快感,这时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超越,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就是有张有弛,有劳有逸。”适度劳逸才是健康之母。艾迪·伊根的解忧术是:“当我发现自己忧心忡忡,精神上像埃及的骆驼随水车一般不停地打转时,我就利用激烈的体能练习活动来帮助我赶走‘忧郁。我发觉忧虑的最佳解毒剂是运动。当你忧虑时,多用肌肉少用大脑,其结果将会使你惊讶不已……忧虑消失在运动开始时。”当然并不是运动越多越会,运动时间短,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运动时间过长也是有害于身体的。因此,高校女教师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其实,茶余饭后的散步也是一种不错的运动放松方式,每天坚持走上3—5公里的路程,或徜徉于鲜花丛中,或沉思于林荫小道上,或漫步于青青小河边……或独自快走,或与友人边谈慢走……既能健身又能心情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三)巧妙宣泄
宣泄的希腊文本是指“清洁身心”。即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把潜意识领域内有害的东西消除出去,以求身心的纯洁。汉语中对宣泄一词的理解为“舒散心中的积郁”。这也是人格心理学上所说的“发泄情绪”,通过合理宣泄,释放心中压力,除怒清郁,以达到心理解脱与平衡。高校女教师可以利用女性特有的生活特点,巧妙地利用宣泄。
1. 上街购物
逛商场是女人的最爱,高校女教师一样如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用购物的方式缓解紧张的情绪,到商场里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购买一些菜品为自己的家人做上一顿美味佳肴,其乐融融的亲情一样可以冲淡许多烦恼。
2. 美容健身
美容健身已成为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一堂必修课。定期走进美容院,在美容师娴熟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中,延缓了衰老,留住了青春,这种由自信带来的幸福感一样可以抵御来自心理、身体上困惑。
3. 做家务
做家务是一种足不出户的休闲放松方式,也是最经济实惠的心理按摩术。当经过自己的劳动,看到家里明窗净几,一尘不染,井然有序时,这时的审美愉悦感也是极好的健康调节方式。
(四)音乐忘忧
《礼记·杂记下》中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高校女教师应充分运用美妙、悦耳的音乐,调节自己的身体机能。当五声乱身,使耳不聪,两耳嗡嗡时,尽可远避尘嚣,躲进小楼成一统,放一盘奥地利莫扎特的室内乐《G小调弦乐曲》,那舒缓的旋律,圆润的音符,伴着手指轻轻敲击桌子的声音,那一份闲适,那一份悠然自得,简直就像坐在竹林里倾听泉水的叮咚声。当愁肠百结,郁闷填膺,情绪消沉,无法排遣时,放上一盒二胡独奏曲《光明行》,那起始就发出果断、跳跃、明丽的弓弓顿音,节奏欢快的旋律,会把我们带向光明的彼岸,那么明媚,那么阳光,我们的心会为之一振,郁郁寡欢的低落会荡然无存,胸襟顿感开阔。那一首首感荡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患有不同心理疾患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在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益寿延年、安神养心、平肝潜阳、健胸益智。
人活于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心境平和,恬淡安详才是生命中禅,现实中的法,身心健康的良药。高校女教师的最高生活艺术就是善待成功与失败,直面人生,善待生命,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出一片阳光地带,做一个真正快乐、健康的高校女教师。
参考文献:
[1]Jason LA ,Fricano G,Taylor RR,Halpert J,Fennell PA,Klein S,Levine 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 examination of the phases. J Clin Psychol.2000 Dec;56 (12):497-508.
[2]胡德辉.高校教师心理与辅导[M]. 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寇健民,苏静,王崇喜. 我国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及预防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5,(1):97-99.
[4]王素灶,刘友章,蓝惠玲. 试析高校教师及机关工作人员亚健康成因与预防[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4):69-71.
[5]范存欣. 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77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