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英
教师搞课题研究。如同农民种庄稼一样要把好“选种关”、“照料关”和“收获关”。
一把“选种关”——选择重点,获取有价值信息
农民挑选种子,总会精挑细选,选择最好的埋在适宜的土里,以保证种子能发芽、长苗、开花、结果。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常常会获得很多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有所取舍,把好“选种关”。教师可以从研究重点出发。确立观察目标和重点,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提高观察的目的性,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研究服务。
课题研究的重点不同,所需获取的信息也不同。如我园“十一五”课题的立足点是研究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获取关于幼儿科学探究方面的信息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言行,并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判断、选择、整理和处理,以提高所获取信息的价值。如:教师观察到幼儿被蚂蚁忙忙碌碌的样子所吸引时,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可能对“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的家是怎样的?”等感兴趣,并据此生成了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的过程中,获取了关于蚂蚁的觅食特性、生活环境等相关的知识经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获取了非常重要的信息,积累了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
二把“照料关”——科学耕耘,获取高效成果
农民最懂得照料庄稼。浇水、施肥、捉虫……以确保庄稼茁壮成长。教师搞课题,如果不懂得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照料”它。就不可能收获真正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引领并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研究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设计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突出了全面性和计划性。
1课题申报表:要求各班按照幼儿园总课题和子课题研究重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立二级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让教师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高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每学期,教师可根据研究情况适当调整。
2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要求简洁有效,每学期突出1个~2个重点。
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主要记录围绕课题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4课题研究活动设计: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能力水平出发。开发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可以是集体科学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区域科学探究活动。
5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总结:要求围绕课题实施情况。有所侧重地加以总结和反思。
6课题研究观察记录:即立足于课题研究的观察记录,要求教师及时地用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所观察的内容。
7课题研究案例评析: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以案例的方式加以深层次的分析,形成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包括教育个案、活动案例等),逐渐从实践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8课题研究成果:注重教师个人成果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整合,把教师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参与研究的质量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依据,鼓励教师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并自觉投身到课题研究中。
三把“收获关”——提炼修改,提升成果的品位
农民种庄稼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他们等到庄稼成熟收获后,还会再取出更多的果实作为种子,付出更多的劳动,收获更多的果实。教师的研究同样如此,需要把研究成果加以反复的提炼与修改,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成果的提炼与修改的形式多样,一般个人成果以个人提炼修改为主,集体成果以集体提炼修改为主。同时。我们倡导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1《课题研究手册》的导向和指导作用。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手册》中的每一项内容,逐一完成,并对平时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等进行及时反思、不断提炼、反复修改,让《手册》真正成为“总结与回顾,反思与提炼”的工具。为研究提供真实的素材和依据,收获多样化的成果。
2“研究智囊团”的互动与合作力量。我们一方面成立《实幼教育》编辑部,以“一报、一刊、一动态”作为教育科研的载体。要求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交高质量的文章。为自己争取发表的机会;要求编辑部成员责任到人。分工合作,每月由主稿老师、科研负责人、园长对所选稿件进行层层修改,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于修改过的稿件,我们还鼓励教师向各类刊物投稿,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题研讨小组的作用。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如:课题年鉴、课题展示、课题中期成果汇报、课题结题等时期),组织好课题研讨。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工作,提升课题研究成果品位。
教师搞研究就如同农民种庄稼一样,需要突出重点,讲究科学的方法,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像农民收获生机勃勃的田间景象一样收获研究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