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2009-10-23 05:35劳勤莉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教版文本内容

劳勤莉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教师缺失这一环节,课堂上没有进行专项训练;有的教师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过渡环节轻描淡写一滑而过;更多的教师则缺乏有效的方法引领,难以收到长远的教学效果。凡此种种,都是阅读教学不到位的表现。为切实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明确标准,螺旋上升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迥然不同的,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应该交给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有的放矢,螺旋上升。

1.“简”。即简明扼要地呈现文本内容,不要拖泥带水,不要重复啰唆,使人一目了然,言简意赅。

2.“准”。即准确无误地浓缩文本内容,不失真,不偏颇,不使人产生歧义。

3.“全”。即全面完整地反映文本内容,不遗漏,不丢失,使没有阅读过文本的人看了以后也能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专项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将持续训练四年。这些标准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随着年级的升高、训练的深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三、四年级练习刚起步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初步把握,允许他们说得啰唆一点、模糊一点、笼统一点。到了五、六年级,逐步要求学生说得完整、简洁、明确。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不全面到全面、不简洁到简洁、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渐明确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结合具体的训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主发现、获取、掌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专门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渐明确概括的目标:

1.欣赏。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在学生自主训练的基础上,提供一些优秀的范例让学生赏析并结合点评,让学生在赏析中感知概括内容的标准。

2.比较。随着训练的深入,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在主动发现、积极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概括的标准。

3.改错。待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以后,可以提供一些典型的错误案例,组织学生改错。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对概括的标准更明确,有效地提高概括能力。

二、遵循规律,选择策略

概括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阅读能力,它涉及思维、概括、表达等多种能力,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主动汲取重要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进行重构,提纲挈领地进行表达,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逐渐放手。

1.提供扶手,适度帮扶。在中年级练习刚起步的时候,学生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很陌生,比较困难。这时,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些扶手,给予适度的帮扶,让学生顺着扶手拾级而上,逐渐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介绍四种辅助手段:

①填空。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狮子和鹿》一文,我们可以借用填空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丛林中,一只鹿在池塘边欣赏(匀称的身段和像珊瑚似的角),而抱怨(自己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恶的狮子(向它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逃生),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命)。

借用填空搭建主要内容的框架,让学生顺着填空的语言描述,在括号中填入关键词语,降低难度。教师在设计填空的时候,要把相对重要的内容留给学生,还要充分考虑填空的开放度,既不能太开放,也不能太狭窄,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信息作积极主动的加工处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②问题提示。例如人教版第六册《妈妈的账单》一文,由于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小彼得给妈妈列了一张账单)(板书:彼得账单)

小彼得为什么要列这张账单?(他想索要每天帮妈妈做家务的报酬)(板书:索要)

课文再写了什么?(妈妈收到小彼得的账单后,也给小彼得列了一份账单。可妈妈写的都是0芬尼,不要小彼得1分钱)(板书:妈妈 不要)

课文最后写了什么呢?(小彼得把那些钱还给了妈妈,他知道自己错了)(板书:知错)

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如下简图,让学生借助简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通过问题的提示对主要内容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先进行局部梳理,再练习整体把握,分步达成。

③填表格。例如人教版第五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我们可以借用表格来提取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填表格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整体感知,对文本内容一目了然。

④画图示。例如人教版第八册《渔夫的故事》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渔夫和魔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图示,借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渔夫捞到一个黄铜胆瓶,放出一个魔鬼,魔鬼从渔夫的嘴里得知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便想杀了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让魔鬼重新钻进胆瓶,并扔回大海,告诉世人不要再上当。

借助有效的扶手,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概括训练中,改变了以往那种个别同学撑台面、多数学生作陪衬的不良教学现象,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践了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当然,像这样帮扶的策略和手段还有很多,因文而异,因生而异,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设计。

2. 逐渐放手,多元表达。学生是个性飞扬的生命体,他们的语言习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他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所采用的语言和策略都是个性化的。

在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以后,教师应该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切忌用统一的标准来评判,更不应该让学生抄背标准答案,抹杀学生的个性,应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呈现。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景阳冈》一文既可以运用常规的语言描述来概括主要内容: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也可以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来罗列课文的主要内容:①进店喝酒,执意上冈;②明知有虎,继续上冈;③赤手空拳,打死老虎;④筋疲力尽,挨步下冈;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图示来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右图)。

另一方面,还应允许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述。例如人教版第八册《乡下人家》一文,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画面的内容,不要用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交给方法,形成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还应适时地进行概括方法的传授和渗透,或在练习前事先提示,或在练习中随机交流,或在练习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有限的训练中获取方法、掌握规律、形成能力,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形成独立概括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提取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是写人记事文章的四要素,在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模式提取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给予树》一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需要帮助的女孩。

2.理清人物(或事物)关系。有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六册《西门豹》一文中出现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官绅、老百姓这些人物,抓住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得知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都是由官绅、巫婆造成的,便借给河伯娶媳妇之机巧妙惩治官绅和巫婆,并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庄稼得到了好收成。

再如人教版第八册《蝙蝠和雷达》一文,可以借助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来把握主要内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确保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

3.借助文章题目。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有时直截了当地表明文章中心,有时简明扼要地呈现文章内容,有时直接引用文章的关键词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围绕文章题目补充必要的信息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草船借箭》一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在此基础上补上主要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草船借箭”,三天便完成任务,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抓住典型事例。有的文章作者往往会选取几个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事物)特点,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事物)的典型事例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夜莺的歌声》一文,主要讲述了小夜莺的四件事:与敌周旋、巧送情报、机智脱险、继续放哨。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四个典型事例连接起来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机智灵活地同敌人周旋,并用口哨学鸟叫给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消灭了德国法西斯强盗。

5.抓住关键词句。有的文章有一些提纲挈领、穿针引线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也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或总述句,也许是文章的过渡句,也许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接句,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这些语句,往往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抓住这些关键语句,有助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彩色的非洲》一文有这样一组关键词句: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借助这些关键语句便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它的植物世界、动物世界、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彩色的。

此外,文章中还会有一些关键词语,它们往往蕴含着文本的重要信息。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同样也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可以借助“白血病、几经辗转、骨髓、余震、奔波”这样一组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杭州青年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适合捐献骨髓的人。李政道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冒着余震的危险抽取了骨髓,连夜奔波来到杭州给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显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概括,我们都应该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逐渐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学会”走向“会学”。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例子,不断给予实践的机会,不断给予方法的引领,在科学有效的训练中逐渐形成提高,进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最终实现独立阅读的理想境界!

(浙江省余姚市阳明小学315400)

猜你喜欢
人教版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