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雅冬
摘 要:本教学设计为《钠的化合物》一节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实验现象和事实,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相关应用。本节课在设计时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的,以期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了解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再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学习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掌握Na2O2的性质及相关的应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主动探究式学习 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问题讨论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二节《钠的化合物》的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又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做了铺垫,提供了一些感性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刚刚学完了钠的性质,有些化合物则是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过渡比较自然。
2.本届招收的学生总体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有必要通过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Na2O2的性质及相关的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了解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再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学习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思想方法,如由个别事例,归纳抽象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愉悦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Na2O2的性质。
2.教学的难点:与Na2O2性质有关的实际应用,即“问题讨论”的内容。
五、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试图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内容做适度延伸(非知识性延伸,而是在Na2O2的性质应用方面的延伸),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如何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总结规律性的方法,以期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掌握Na2O2的性质为重点,突出实验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营造开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者单位:秦皇岛开发区燕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