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宁
摘 要:教育者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提高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反思 教师 创新 主体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大家,孔子谆谆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言行的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一:教师应有的意识——创新、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对象是学生的特点日益显现。怎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启发式教学”将逐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其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学应和发展相统一,既重视知识教育,又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反思二:教师肩负的责任——尊重、培养
教师的使命在于尊重个性、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鼓励创新。肩负这样的使命,我们求索的不正是在平等中享受学生的童真童趣吗?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真心关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对学生的一些独到做法应借以商量的口吻,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而非用教师规定的“标准”答案作答。
反思三:教师独特的魅力——笑容、掌声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关注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吸纳程度。对学生表示赞赏的掌声更是少得可怜,学生的学习情绪易受到影响。微笑是可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传递着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并带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一次评教活动中,学生给我提的建议是多一点微笑,少一点严肃。由此我认识到:教师切莫吝啬笑声和掌声。你的微笑是一种宽容,一种谅解,一种期待,一种激励,让学生信心百倍,劲头十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得到了学生对我反思、实践结果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中接受教育,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感情,去震撼学生的心灵,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良好环境,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振,更有效地获取教育效果。
反思四:教师奇妙的智慧——引导、鼓励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和“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无意中使他们养成了一种惰性思维习惯。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老师教的过程放手送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允许他们讨论争辩。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个目标,不仅能让课堂上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信息的能力。
反思五:教师凝聚的精神——互动、学习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学会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彼此合作的自律能力。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不单是学生间的共同合作,也是师生间的共同合作。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既要答疑解惑,又要树立一种良好的导向,将互动学习的精神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学习者。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教师对于一些新生事物孤陋寡闻,而有的学生却已经“玩”得无比熟练。这难道还不足以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吗?我认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才能使教学相长。
尊重与培养,引导与鼓励,伴之以笑容与掌声,将始终成为我们教育之路上的前进方向。“滴水见太阳”,小问题往往蕴含着大道理。我们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用心反思、不断总结,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一分光、放一分热,才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价值。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八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