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
东方不是仅仅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太阳从东边升起,会先照到的一个国家,是日本。我们是邻居,但我们彼此之间真的相互了解吗?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曾试着客观地、自信地了解一下日本?
你可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每一位日本首相在就任之后,都会拿毛笔写下几个汉字,甚至是几句中文,来概括他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思想。中曾根康弘写的是:蚯蚓断鸣千丈之井,回头仰天白云悠然。桥本龙太郎写的是:百福。森喜朗写的是:春风接人。小泉纯一郎写的是:壮而学,老不衰;老而学,死不朽。安倍晋三写的是:梦。福田康夫写的是:信义。这些首相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都如此耐人寻味。
日本现任首相麻生太郎写的是:风雪育大树。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欧美日经济都步入衰退的时候,这句话听起来更加意味深长。在经济的风雪中培育参天大树般的世界级企业,这是各国共同的愿景。
曾经的国耻我们当然永不能忘,也不会忘。每次去爬香山,看到被英法联军烧毁的香山寺的断壁残垣,我都会感慨:如此恢弘的国家,当年竟会被如此侮辱。
我们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经常去看看香山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感受、去思考。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应该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揭开陈年的伤疤,更不是去种下仇恨、传播仇恨。我们的目的是:记住历史,自强不息。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日本这个国家,看待日本人呢?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特殊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对日本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
我们是边看《小兵张嘎》和《地道战》,边哼着《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歌长大的。我们在模仿着电影中日本鬼子的怂样时,山口百惠和高仓健也正在塑造我们心中对男性女性最初的审美。学校包场去电影院看《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自己却还正收集着《圣斗士星矢》的贴画。第一次听到“靖国神社”这四个字的时候,《东京爱情故事》也正陪着我们度过那段最艰苦的学生生活……
今天,从物质到文化,来自日本的点点滴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打开邮箱,却能看见号召大家抵制日货的邮件;开车的时候,一抬头还能看到前车的后屁股上赫然写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现在,请大家花点时间回答一个问题:
下面的中文词语中哪些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词组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就连我们常说的“总理”这个词都来自日语。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创造的。
比如,“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里“经济”的意思相差甚远,这是日语对英文“economy”的翻译。“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文“society”。“劳动”在中文里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文“labor”。“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文“knowledge”。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现代中文中的常用语。
试问想抵制日货的朋友,这些日本词语你也抵制得了吗?中国近代的孙中山、鲁迅、陈独秀、李大钊无一不是在日本学习生活,把更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带回当时落后的中国。这些人的思想,你也能抵制得了吗?
中国的确当过一次日本的老师,而日本却两次走在我们的前面。隋唐时,中日始有往来,中国比日本更早进入文明社会,遣唐使们虚心来到中国取经(中国的电影人不妨也拍拍遣唐使的题材,说说中日的友好渊源)。然而,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甲午战争,日本不但战胜了中国,之后更是摆脱了西方对日本的控制,远远地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迅速崛起的日本给当时的整个东方世界带来了希望,成为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控制、独立崛起的样板。当时的交通不便,中国人向西方直接学习难上加难,向日本学习成为唯一的选择。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这样的中国政治和知识精英,纷纷东渡日本,学习探索中国自强的道路,有的甚至把日本作为自己的基地。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的,也是日本人必须永远铭记在心的。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篡改这段历史,颠倒是非黑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又一次崛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日本又一次成为我们的老师。只是进入90年代,日本的一些政客的可耻行径才让我们似乎远离了日本。
(童 心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一书,王 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