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族的手工刺绣

2009-10-22 00:07夏克尔·赛塔尔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刺绣

摘要:维吾尔族刺绣是欣赏和实用并举的民族传统工艺,在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的文化差异也逐步缩小,地域界限也在淡化,保护民族民间工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主题,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发展民族产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维吾尔族;刺绣;民族产业

维吾尔族是一个善于用美装点自己生活的民族。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将沿续至今的精湛技芝运用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精美的民族工艺展现了他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民族性格。维吾尔族工艺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木工、制陶、纺织、金属等工艺种类。刺绣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文秀”、“稀锈”。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是一种在织物上以穿针引线穿刺,按照设计纹样通过运针将线条组织成图案的工艺,是用针线来完成图案纹样的艺术。

一、维吾尔族的传统刺绣工艺产生和发展

1.维吾尔族的游牧民时期对民族审美意识的影响。特定的审美观念是某种自然环境的产物,反之,特定的自然环境的特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一民族审美思想特点的形成。维吾尔族思想生发的土壤,它对维吾尔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从认识论上讲,半农半牧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维吾尔族对自然界有规律性变化现象的认识日月星辰有序的运转,植物生命的生长和枯败,动物的生存和死亡,各种事物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令人惊讶的功能等,往往使人感到迷惘不解并使远古的维吾尔族先民对自然的依恋和模仿,乃至出现极为发达的植物生命,崇拜和巫术行为,这种亲近感就是审美意识的最初的体现。这种与植物、动物等紧密联系的审美思想、只能是半农半牧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产物,也是这种类型的文化思维方式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对象化地表现在审美思想和艺术表现之中。他们尽可能地利用频繁进入视觉中的自然形象来,对象化地、象征性地表达主体的审美意蕴。这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提供了生存的基本食物,提供了艺术创造的物质材料,而且不同季节中不断变换的缤纷色彩和自然物千种风情的优美姿态不仅促进了维吾尔人对寂静之美、闲适之美的感受而且促进了对事物姿态和色彩的审美敏感“姿”,“色”,“静”成为维吾尔人的审美追求。维吾尔人产生的神秘遐想和崇拜并使自己的视觉适应大自然所提供的简化了的形式,简单、质朴、喜爱自然而然的美等成为了最常见的最喜爱的形式,这种追求转化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中,尤其在其刺绣工艺中,有着色彩明快纹饰丰富多样,既反映出古朴的民风和细腻、工整、华美、逼真的技艺、也象征着维吾尔族人民勇于创新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如维吾尔族的花帽“奇依曼朵帕”和“巴旦姆朵帕”,奇依曼是繁华似锦的意思,是一种色彩斑谰,鲜艳夺目的花帽巴旦姆朵帕和鲜美的巴旦杏联系在一起,巴旦杏的特征和形似新月的果核、被维吾尔族艺术化、形成了为自己所特有的装饰图案石榴花、石榴、杏花、无花果、葡萄等各种植物的枝、叶、蕾、藤、蔓、芽、种子等都被维吾尔人所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他们生活用品。他们取月的圆、藤的曲、蔓的攀缘、草的颤动、花蕊的艳丽、叶的轻浮、羊角的弯曲、鹿眼的瞻视、飘风的变动等自然之物、爽直的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意愿。这无疑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可见,游牧民时期的文化思维方式促成了维吾尔族人民利用自然形象,象征性地表达着主体的审美意愿。这些审美观念也相应地体现在了他们的图案艺术之中。

2.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宗教,从原始宗教的各种形态和各个发展阶段到各种成熟宗教的教义、教规、教团等思想流派、种类繁多、博大精深。每种宗教的此起彼伏都体现了维吾尔族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些繁多的宗教,哲学派别对维吾尔族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多种宗教学说的交锋和批判,促使维吾尔族的宗教思想更丰富、更博大、更精致、富于哲学性。维吾尔族的这种多样的宗教特征也折射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予维吾尔民族的审美思维和艺术以巨大的而深刻的影响。并且,由于对艺术表达方式的依赖和传播教义的需要,各种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催化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就是说,各种宗教也为维吾尔族的图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持续不断的表现时间。它们互助互利、互促互进、交相辉映。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也限制和约束了图案艺术的发展。

二、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刺绣发展存在的问题

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是凝聚了勤劳、勇敢维吾尔族人们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具有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维吾尔族传统刺绣艺术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维吾尔族生机活力的新姿态,为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维吾尔工艺的保存、传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关于人才培养。历来手工刺绣是由绣工一针一线绣出,但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绣花机的发明和发展,机绣技艺改进,利用绣花机制作一般日用绣品对维吾尔族手工刺绣冲击导致了很多人失业。虽然利用绣花机刺绣制品又快又好,价格比手工制品低,但有些手工技巧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如:代表维吾尔族民族认同标志及表现维吾尔审美情趣的维吾尔花帽如今正悄悄地被机械化产品取而代之。在二道桥市场上销售的花帽多是以纸壳为内芯的花帽几块钱,而维吾尔族的手工花帽,在质量和外观、时间周期上与之不可比较,但是因其几十元至上百元的价格,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2.关于工艺创新。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使我们目不暇接,加之国外各种工艺技术、设计理念的涌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契机。因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将传统艺术进行再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对于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艺刺绣,一方面要发现和保护民族民间的刺绣工艺,创立民族品牌,另一方面也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刺绣产业的发展。刺绣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将传统的刺绣技艺与现代时尚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刺绣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刺绣行业的产品研发可应用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的刺绣技艺进行整合。

三、发展维吾尔族手工刺绣的措施

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赖于充分發挥少数民族自身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加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豪感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主流渠道。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使许多新一代“美术民间工匠都是在专业上高于先辈,大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优势”,而且使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本能的继承,自觉地普及和推广。

1.多开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方性特色的,应反映出维吾尔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风格刺绣商品。民族性、地方性是商品的生命力之所在。民族传统的商品一旦失去民族性和地方性这个“魂”,就立即会沦为一般的商品。在维吾尔农村庞大的贫困人口中,以女性居多数。在维吾尔族中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远比城市妇女少的多。只能依靠种地维持日常生命生活,要解决目前维吾尔族妇女贫穷问题,首先政府、社会应搞好乡村教育,为妇女们获得技术营造良好的气氛,承担起组织、教育妇女们学习技术的责任。发挥妇女们在传统工艺项目中的能力,把民族、地方优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妇女脱贫的重要途径。

2.多开发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商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反映出当地人对自己历史文化积淀的保护、传承、发展之重视,而且也充分地显示出当地人用文化软实力激活经济硬实力的渴望与期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人文因素商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及利用融为一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一枚饱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境、意趣或意蕴的商标会赋予某一商品或服务丰富的文化底蕴,进而获得商业经营的巨大成功。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浓浓幽香,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另一方面,蕴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子的驰名商标无形中固化和保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内容和形式,作为一种媒介、载体,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古流芳。

3.挖掘和整理提炼民间手工刺绣资源,以示范的作用来推动普及。远久的民间工艺品使现代人更了解远久的历史,使今天的人更清楚各民族千百年发展演变的真实轨迹,进而更安居乐业于发达、文明的今天,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这块瑰宝,人们也正在努力发掘其深在潜能,使其蕴藏的经济与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维吾尔族手工刺绣工艺与我国其他许多民族民间文化一样面临尴尬的境地,具有精湛手艺的一代人渐渐老去,新的一代人对其完全陌生,面临无人继承而断绝的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博物馆、研究所)应抓紧对现有刺绣精品的征集收藏工作,用文字、音像等手段将其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环节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深入研究保存一份宝贵的文化档案。另一方面建立刺绣工艺品研发中心,以不同区域特征为主建成适合当地发展的加工场所,对现有刺绣进行挖掘、传承和保护,还要进一步研发新产品,对刺绣工艺精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接单,统一把关,把维吾尔族的刺绣工艺品发扬、传承下去。

四、结语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赖于本民族和外面群体的共同努力。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蓬勃开展,维吾尔族刺绣将进一步展示它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服务。传统的艺术瑰宝将重放光彩,再次辉耀世界!

参考文献

[1]张道.美在民间[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2](美)博厄斯.原始艺术.导言(金辉译)[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9.

[3]杭间.手艺的思想[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4]买买提依明.维吾尔手工艺术[M].新疆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5]艾克巴尔.达吾提.刺绣[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6]苏德贵,张敬东.南疆三地州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J].新疆农村调查,2005,(6).

[7]高培元,张新海.从土族民俗風情的展示看新疆民俗风情旅游的潜力[J].新疆企业调查,2003,(46).

[8]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副书记.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快博州旅游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快博州旅游业发展[J].决策通讯,2001,(4).

作者简介:夏克尔·赛塔尔(1973- ),男(维族),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民俗文化。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维吾尔族手艺人
清新唯美的刺绣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刺绣西瓜钥匙包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直苴彝族的刺绣与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