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云
【摘 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未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地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借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营造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尤其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因此,营造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提高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主要前提。
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对回答问题不够完满的学生讲:“你说的虽不完全,但再想一想会回答得更好。”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利于学生进步。而且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引起一阵笑声之后,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体验到成功感和希望时,他们才会享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和欢欣,从而增强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启发他们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经过小组相互协作动手拼摆,他们很快就发现能将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它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底(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推导时,其他小组立即说出了他们的方法:用一个梯形沿中轴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还可以利用做平行线的方法,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推导出公式:梯形面积=底(上底+下底)x高÷2。让学生自由地从多个角度去研究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许多解题方法,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伴随着“农远教”工程的实施,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它不仅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且音画并茂的视听材料,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缺乏实际经验,智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阶段,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十分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体积概念的教学中, 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实物演示: 在水槽内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往杯子里放入一个石块水就溢出来一些,说明石块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再用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 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杯中,水面升起高度不同,说明大物体占空间大,小物体占空间小…由此概括出体积概念来。又如在圆锥体体积教学中,让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然后教师利用背投演示得出实验结果:圆锥体积是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看到的更形象,学习起来也更轻松,兴趣也会更高。
四、注重手脑联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动作思维将会受阻。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提供一些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获得学习成效。
例: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并根据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教师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圆除了剪拼成长方形,还能剪拼成其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独立操作,将圆剪拼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顺利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中兴趣盎然,不仅“学会”了新知,而且做到了“善学”。
俗话说:“人生两个宝,动手和动脑。”动手和动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
参考文献:
[1]单亮.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探[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2]李彩云.如何激发学生想学数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3]仲敏.也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J].语文教研,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