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作文

2009-10-22 08:13欧竹林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白纸习作笔者

欧竹林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一节课下来,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几行字来,学生自然怕写作文,何谈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古人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是诗材。”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说:“语文学习的外沿和生活的外沿相等。”既然到处是写作的材料,为何学生仍是“无米可炊”呢?这是因为“身在宝中不识宝”,让许多光彩夺目的彩照从他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了。第二,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意思是让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希望表达的东西。那么,教者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叙,有景所描,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质,激发写作灵感,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一般来说,观察事物全面深刻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作文反映客观世界的真伪优劣,对阅历甚浅的学生的习作尤其如此。即使是绿草茵茵的校园,苍翠挺拔的青松,百花盛开的花坛,伴他成长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学习中紧张的考试,操场上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写起来仍无话可说。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的无意性和随意性。要将这种观察的无意性和随意性发展成观察的有意性与目的性,就要逐步让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不断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技能技巧,必须做到:观其形、听其音、尝其味、嗅其气,触其质。如指导学生练习第八册第一单元写校园的习作时,首先,笔者并没有过早地带学生参观校园,因为学生生活在校园里,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而是采用反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校园的景物摄下十几个镜头,在课堂上随着《春之声》那悠扬悦耳的乐曲缓缓地将景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唤起了学生的知觉,营造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

1.镜头一:观其色(早春同一棵树树叶会有不同的色彩)。

大叶黄杨:墨绿→翠绿→淡绿→(淡黄)

雪松:深绿→→浅绿→(银灰)

桂花树:黑绿→→淡绿→紫红→(火红)

杜鹃花:粉的如(霞)

月季花:红的如(火)

墙壁:白的如(雪)

2.镜头二:观其形。

杜鹃花像(喇叭)

大叶黄杨像(巨大的蘑菇)(绿绣球)

柳枝像(小女孩的辫子)

樟树、桂花树像(撑开的绿绒大伞)

雪松像(宝塔)

花坛:长方形、三角形、菱形……

舞台:如风帆、帆顶如(振飞的蝙蝠的翅膀)

文化石:有的像(大象)、有的象(骆驼)……

玉兰花灯:像(含苞欲放的白莲花)

3.镜头三:观其动。

在草坪上做游戏的(小朋友)

在跑道上晨练的(老师)和(家长)

在球场上踢球的(学生)

树枝上欢唱的(小鸟)

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个学生站起来,瞪大了眼睛。看着学生渴望了解的目光,笔者认为时机已到,就让学生再次观察,找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即文中括括号部分),并思考这些景物是怎样有序地设计安排的。由于目的明确,克服了那种观察事物的随意性,学生很乐意去观察。他们三个一群、四个一组奔走在校园的各个地方,兴趣浓,观察得仔细认真。再让学生回到教室交流,说出各自景物的特点,完成老师设计的填空题,然后以《校园的一角》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到一节课就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来。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看台前的花坛的:“看,风帆式的看台前,长方形的花坛里绿草茵茵,犹如平铺了一条绿色的地毯。一排大叶黄杨远远望去像一个个绿色的大绣球,又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叶子由墨绿到淡黄,一场春雨过后,在太阳的照耀下,那碧绿的叶子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有一种新生命在颤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开始是由于好奇、有疑问,对观察对象产生了兴趣,结果通过观察,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第一手写作材料,变随意性为有意性,通过交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得到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习作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好”和“乐”是成事的关键。爱玩、好动、奇想是小学生的天性,笔者根据儿童心理的这一特点,设计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1.课外自己选择类。学生的性别、性格的不同,他们课外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同。老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爱好,自己选择不同的课外活动,既让学生喜欢参与又能给予学生真切体验,写起来就有具体的内容可写。如女生喜欢踢毯子、跳皮筋……男生喜爱下棋,打乒乓球、斗鸡……

2.集体安排类。如班主任召开的班队会,科技课的实验,劳动课的手工制作,学科的竞赛,学校组织的体运会、故事会、阳光大课间。这些活动不仅有学生班队合作,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诚的。写起来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实感。

3.教师设计类。

(1)趣味与科技结合类的作文活动:白纸当瓶盖、猜一猜这是什么、手握鸡蛋握不破、蚯蚓折断不会死……

(2)团结合作类作文活动:办手抄报,编诗集,脚夹汽球过河……

(3)劳动自理类作文活动:看谁穿衣快,我会钉钮扣……

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获得了成功与失败的独特情感体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之养成了访问、调查、收集资料的习惯,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很多科学知识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它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又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巨大作用,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观。这样,教师随着活动的开展,随机进行习作指导,就能快速、敏捷地捕捉到生活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以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作文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白纸当瓶盖的活动。笔者走进教室,将三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和一桶水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一下子站了起来,意识到老师一定有精彩的表演。笔者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做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不用称、不用天平要分得定量的水,有的说是辨清每个杯里装的是什么液体……这时,笔者点三名学生上来表演:每生拿一个杯子,将一小块白纸蒙上去,然后将杯子倒过来,发现白纸有的紧紧地吸在了杯口上,有的却从杯口上掉下来了;接着倒出一半水,同样蒙上纸,再轻轻地倒过来,发现结果同第一次一样。然后将水全部倒掉,蒙上纸,再轻轻地倒过来,发现纸全部掉下来了。

最后,笔者发给每个小组两个玻璃杯子,分小组进行活动,老师巡视。学生边做边交流,实验结束后,经过统计,发现装整杯水和半杯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白纸没有掉下来的这种现象的学生有四十人次,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师生小结:装半杯水和整杯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白纸是不会掉下来的。这是什么缘故呢?笔者让学生回家自找答案。第二天,有的学生说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找到了答案,有的说是从网上找到了答案,还有的说是请教了爸爸才找到答案的。笔者及时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学生马上写出《一堂有趣的活动课》、《纸当瓶盖的启示》、《我的发现》……

一节课未完,全班大多数学生写出了内容具体、层次清晰、感情真挚、长达400多字的作文,连平时见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也能写出叙事清楚的不少于300字的作文。如易润松是这样安排材料的:老师进课堂的动作、神态、语言——学生的示范表演——小组活动——查阅资料的过程——得到的启示(发现)。事实证明: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做起来高高兴兴,写起来津津有味,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水平实为灵丹妙药。

猜你喜欢
白纸习作笔者
白纸变美金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白纸上的黑点
红白纸换位魔术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
白纸(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