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抱团”创业共致富

2009-10-21 22:11
农家参谋 2009年5期
关键词:联谊会抱团奇石

编者按: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一些农民工不得不返回家乡,重新踏上了艰难的创业旅程。创业需要的是资金、技术,更是全方位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一种互助性创业的新模式诞生了,这种或大或小的农民工创业团体,给打算创业和已经开始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着越来越显著的支持。

对于返乡农民工而言,创什么业,凭什么创业,怎样创业……这是他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现有小农经济的小规模、分散性,给他们扩大经营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如今,互助性创业的新模式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75位农民工“抱团”创业

“老粗布家纺必须得有自己的商标,然后进大商场、大超市,销量才能上去!”“老牟,你可以和老家的加工点商量,制成老粗布环保购物袋,肯定有销路。”

2009年1月19日中午,江苏省徐州市创业者牟海明的羽凰手工家纺专卖店里特别热闹,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里挤了七八个农民工朋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羽凰手工家纺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是徐州市75位农民工自发成立“农民工创业联谊会”两天来的又一次讨论会。

牟海明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龙五村的一位普通农民,2008年初从家乡来到徐州,靠打零工赚点生活费,收入有限。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的牟海明看到城里人对纯手工制品很感兴趣,想到家乡家家户户都纺老粗布,能不能把家乡的老粗布引进城里来开个专卖店呢?

2008年底,一心想要创业的牟海明带着这个想法,参加了徐州市总工会农民工创业培训班,认识了几十位有着共同创业梦想的农民工朋友。当牟海明说出自己的创业想法后,大伙儿都非常支持,同期创业培训班里的仲春、汪允风等人还凑了3万元钱,帮牟海明把这个老粗布家纺店开了起来。

其实,创业培训班的学员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信息、资金,创业梦想很难实现。“咱都是农民工,知道农民工创业的艰难,咱得先自己互相帮助!”于是,仲春、汪允风、刘美玲、牟海明、张鹤天产生了成立“农民工创业联谊会”的想法。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其他农民工的积极响应。从最初的5个人,扩大到11个人,又发展到四十多人,现在,这个“农民工创业联谊会”有了75个农民工会员。

互助性创业新模式

对于缺少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而言,创业仅仅靠单打独斗明显势单力薄。各地政府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范围终究有限。怎样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牟海明、仲春他们正在进行着积极而有益的尝试——通过这种民间创业组织,实现一种互助性创业的新模式。

牟海明是农民工创业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受益者。除了来自联谊会的资金支持外,联谊会的成员们还从他创业之初便参与到他的创业过程中,从选址、装修、进货、销售等各方面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走过创业最艰难的起步阶段。

资金与项目是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首要的难题,针对这种困难,联谊会很快通过入股的方式,筹集了10万元启动资金,联谊会的成员有合适的项目,经过论证后可申请使用,提供资金的股东可以从中获得相应比例的分红。

除了资金的支持,项目也是创业联谊会为农民工会员提供的另一大资源。联谊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察项目信息,从中筛选出适合农民工操作的项目,从技术、设备等方面整体引进,推荐给会员。联谊会发起人之一仲春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从成都考察引进一批名小吃到徐州,一对夫妻投资两三千元就能开一个小吃店,很适合农民工操作。

与一般的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不同的是,农民工联谊会并不是只在创业起步阶段发挥作用,而是可以依靠会员们自己的力量,为每一个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全程指导。由于农民工们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技巧,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的难题,对牟海明这样已经开始创业的农民工而言,联谊会这样的互助创业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

牟海明的羽凰手工家纺专卖店开业之后,受市场竞争的影响,虽能维持经营,但销售额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联谊会的成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题讨论,帮他想打开销路的办法。在联谊会成员的建议下,牟海明调整了经营方向,在进货时摒弃了以往做工粗糙、款式陈旧的低端产品,转而走中高档家纺、家居服饰的路线,并按联谊会成员出的主意,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加工户直接下订单。产品形成了差异化,适应了市场需求,销路随之打开。目前他正根据联谊会成员讨论制订的方案,准备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并设计自己的独有品种,将产品打进城市里的商场和超市。

這些看似寻常的经营思路,对缺少创业经验的农民工而言,往往正是他们在创业中最需要的。而农民工创业联谊会这样的互助创业组织,作用就在于帮助、培养一批成功的创业者,并通过他们去带动、帮助更多的农民工成功创业。牟海明这样总结农民工创业联谊会的作用:“我们成立农民工创业联谊会,就是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难题,大家互通信息、共筹资金、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少走弯路。”

发挥农民工的主动性

安徽泗县墩集镇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了大棚西瓜种植协会,统一货款,统一采购,进行着高效农业生产的探索。

江苏徐州农民工自发组织农民工创业联谊会,集中了资金、信息与经验,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便利,并通过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将联谊会的辐射能力不断扩大。

在这一波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大潮中,越来越多这样的民间创业组织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这样评价这些创业组织的重要性:“目前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没有农会,没有中间组织为其创业提供帮助,政府支持的力度毕竟有限,而超小规模、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补贴等支持只能说是输血,要发挥农民工的主动性就必须有农会等民间组织来推动。”

对于个体的返乡农民工而言,这种互助创业组织的造血作用,更体现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竞争方面。有专家认为,安徽泗县墩集镇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大棚西瓜种植协会,这种以土地创业为基础的协会,把众多农民小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同时,通过协会共同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形成了与中间商和企业主相抗衡的力量,在贸易上增强了谈判实力和利益保护能力。

作为一种新生的创业群体,以各种农民工创业协会为代表的互助性创业模式,正引起各地政府的关注。除了大力鼓励和扶持各类农业协会、农民工创业协会之外,一些地方的政府也开始借鉴这种互助创业的模式,帮助、引导创业农民工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路线。

政府牵手互助创业

2009年春节刚过,记者走在江西省上犹县的文锦路上,路边三十多家奇石馆让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三十多家奇石馆的老板,都是来自该县各乡镇的返乡农民工。这条当地知名的“奇石一条街”,正是上犹县有关部门支持、引导农民工互助创业的一次成功尝试。

午后的阳光淡淡地洒落在昔日的返乡农民工刘俊身上,这个奇石馆的老板,是“奇石一条街”的创始人。

2008年11月,由于刘俊所务工的玩具厂停产,他提前返回了位于上犹县的家乡。上犹县奇石资源丰富,奇石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石艺之乡”的美称。一次上网聊天时,有朋友向刘俊打听奇石的价位,表示想购买作为装饰品,这让他萌发了从事奇石产业的想法。随后,刘俊经过多方收集开起了家庭藏石馆,每月的收入都在千元以上。

刘俊告诉记者,自己开了奇石馆后,也带动了家人及亲朋好友创业。他们形成了淘宝队,去外面淘来石头,细心加工成一系列旅游纪念品。同时,这一不断扩大的队伍,也吸引了许多农民工加入到奇石加工、销售这个行业。

随着靠奇石创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为引导他们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上犹县政府在该县规划建起了“奇石一条街”,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农民工创业优惠待遇。有了政策支持,“奇石一条街”上迅速集中了三十多家由返乡农民工开办的奇石馆,他们合作组建起了奇石销售网络,并利用在外务工时建立的人脉资源抱团闯市场,在广东、福建、湖南等重要奇石交易市场、旅游景点设立石馆、代售点,并给石头拍照建档立案,在网上销售奇石,形成了一个返乡农民工“奇石军团”。随着“奇石军团”的不断扩大,目前上犹县已吸引了近千名农民从事奇石相关产业,逐渐成为辐射赣州及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的奇石交易集散地。

当民间创业组织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创业的脚步似乎变得格外轻松。依靠民间创业互助组织形成规模效应,引起政府关注,再由政府牵头,对民间创业组织进行引导,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与扶助,对于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而言,无疑是一条高效的良性循环之路。

据《商界致富》

猜你喜欢
联谊会抱团奇石
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
主持人语
如何应对机构抱团的估值泡沫
路旁紫薇
“抱团”(双语加油站)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中国摄影》走进东海”影友联谊会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