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村的文化传奇

2009-10-21 22:11童颖骏叶圣义
农家参谋 2009年5期
关键词:剧团山村温州

童颖骏 叶圣义

距浙江省永嘉县城约110分钟车程的山村应界坑,海拔520米,从村庄地势最低处爬到最高处,需半小时。

就在这个偏僻高远的山村,出了7个民营剧团,每年给村里带来600多万元收益。

更难得的是,村里十多个乱弹剧团的顶梁柱,放下手头生意,掏出积蓄,自发成立永嘉温州乱弹传习所。挣钱的文化产业和花钱的文化传承,在这里形成了良性循环。

1/10的村民创造了村里近1/3的财富

去年年底,各地都出现了返乡潮,永嘉县应坑乡应界坑村却很“空”。

这是一个奇特的山村。3000多村民,有300多人在民营剧团工作。不大的山村,大小戏台倒有6处。村里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曾容纳过3000多位观众,其中大多是从周边地区翻山越岭过来的戏迷。让应界坑村远近闻名的,是最近全部在外地演出的7个民营剧团。其中6个是乱弹剧团,另一个木偶剧团唱的也是乱弹。

“乱弹”是中国传统地方戏的一大剧种,浙江有绍兴、金华和温州三六乱弹。“温州乱弹”始于清代乾嘉年间,是南戏故乡温州如今仅存的本土剧种,唱腔高昂粗朴,念白由温州话和普通话结合而成。

这些年来,演出市场的红火改变了应界坑人的生活。75岁的麻守铎老人在村里的“胜利京瓯”剧团帮衬,一天能挣50元。2007年,麻守铎老两口用上了手机。以前外出只顾“讨生活”,如今,两位七旬老人“把温州的景点逛了个遍”。

2008年,应界坑村亮起路灯,通了水泥路。这一年,7个剧团演出收入超过650万元。据介绍,凭借“乱弹”这一文化瑰宝,应界坑村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远远超过乡平均水平。也就是说,1/10的村民外出演戏,创造了村里近1/3的财富。

村民从乱弹传承中尝到甜头

对于民营剧团,“质量就是生命线”。在温州、台州一带,农村每逢传统节日、红白喜事,都要邀请戏班演出。不少戏是“从小就听的”,滥竽充数是上不了台的。

应界坑村福财剧团团长麻富周至今还记得,1993年在玉环演出时,他从6张桌子1张椅子上翻跟斗下来,掌声哗哗响个不停。在正常戏金外,他还获得3000元的奖励。

然而,身为团长,麻富周最大的成就感还在于产业化的运作,让更多村民在传承乱弹的同时尝到了甜头。剧团45人,平均年收入在2万左右,主角更是达到5万元以上。

近年来,受益于村里的乱弹保护和曲目整理工作,剧团可以排演的剧目增加了一倍,并且可以让观众“看单点菜”。短短几年,“福财”的戏金,从每场3000元增加到了8000至1万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不止在应界坑村,就是整个温州,66岁的麻福地,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9岁开始跟叔父学戏,50多年来,麻福地已经记不清登过多少次台,唱过多少出戏。从小生唱到老生,徒弟带了许许多多,老麻依然“宝刀未老”,至今仍有各地的忠实观众点名要看他的戏,“老麻不来,戏班子就不用来了”。

然而,老麻却做出了一个难以理解的举动:放下手头的活,专事乱弹的剧本整理和文化传习。

2007年11月,由麻福地担任所长的永嘉温州乱弹传习所,在温州乱弹发源地——应界坑村正式挂牌。

令人感动的是,偏僻山村里的十幾个农民,放弃一年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收入,你三万、我五万地募集资金,专事文化传承。

之前,应界坑剧团经常演出的50多出剧目,都是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下来,没有剧本可依。传习所建立的一大目的,就是把84本传统乱弹戏和新创的36本戏整理出来,让后人“有据可凭”,让原汁原味的温州乱弹得以流传。

他们的努力已经在村里各剧团戏金的增加额上,看到了明显的市场回报。新的一年,传习所还将在不影响各剧团演出的基础上,抽调人马,排演精品剧目,推动乱弹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剧团山村温州
我请大雁落山村
好玩的温州乐园
山村之晨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山村晚归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