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考

2009-10-21 06:37
科教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金 娟

摘 要 增强团员意识是团员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针对目前高校团员意识淡薄的现象,本文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团员意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共青团的先进性在今天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先进性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提高团员思想觉悟,强化团员意识,是团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团员素质的中心环节。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是一项广泛、长期、深入的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探讨对策,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真正合格的共青团员。

1 高校团员意识的现状

一般来说,高校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团员。在高校同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指导下,在高校团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广大高校团员思想积极向上,学习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许多优秀团员被推荐到党组织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有些优秀团员成为学习刻苦的模范、工作能力强的模范、自强不息的模范,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团员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有退团的想法。二是对团组织生活缺乏热情,参与各级团的活动不积极,有的团员认为团的思想教育、团组织生活等与自己的前途关系不大,他们往往关注自我,即使是参与团的活动,在思想上也是应付为主。三是部分团员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重实利、求实惠、片面追求个人所得,而在履行团员义务方面能躲则躲。四是言行举止与团员先进性相悖,如学习不认真,违反校规校纪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团员青年作为一支最积极、最具生命力、思想最活跃的力量, 必然会走在时代的前列。现在的青年每天都要面对数以万计的信息量,存在着相当多的选择,他们的自主精神,独立意识都在不断的增强,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意识也在逐步形成,这就加大了对青年行为规律把握和引导的难度。

2 高校团员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2.1中学共青团组织发展团员标准的差异导致高校团员意识不强

在高校的学生团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学发展的,而现在绝大多数中学发展团员的工作是为高考升学指标服务的。所以高校众多的一年级新生团员在中学时代未履行过正常的入团手续,未参加过正常的团组织生活,未完整的学习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他们一般由于学习成绩较好,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中学团组织发展的。所以一些共青团员对团的知识了解缺乏,是团员意识不强的先天性原因。

2.2国内外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广大团员青年价值观发生偏离

国外各种思想的传入使得传统的意识形态被淡化,广大团员青年在道德选择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广大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渐渐弱化,团员的先进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也使得离开物质空谈精神在团员青年中已无市场,广大团员青年变得更加现实,理想和信念缺失,他们从利益出发,不愿意参加或者不主动参加团组织生活,不履行团员义务。此外,由于现在社会上思想文化领域精品不多,教育主题不集中,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等原因,致使一些“精神鸦片”污染了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

2.3网络的大力冲击降低了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到了网络时代,电脑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世界包罗万象,异常精彩,对团员青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部分团员青年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基本不参加团的活动,游离到团组织之外。

2.4团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很多基层团组织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它们或者长期不开展活动,或者对上级团组织布置的活动敷衍了事,使得团员的意识教育流于形式。某些基层团组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实惠而轻思想忽视对团员思想的教育,不注重团的宣传,支部生活不布置、不安排、不检查,听之任之,这些现象都淡化了团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的影响。从对团员的关心培养上看,一些党团组织对此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思想教育的方法落后,影响了高校团员要求进步的积极性。

2.5团的活动过于陈旧老套,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现在很多团的活动都难以满足团员青年的需求,影响了工作的覆盖面,共青团的形象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很多同学觉得共青团不如想象中神圣,空乏、空洞、严肃而缺乏亲和力,局限于教条主义,虚无缥缈,缺乏创新性,常年以来都是一个样子的东西,某些团组织盲目追求活动成果,以培养活动家为目标,忽视团员青年的真实需求。

3 加强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对策

3.1团的基础教育要经常化,制度要规范化

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入团,对团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淡忘,他们所具备的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有限的,组织上虽然入了团,但对思想上入团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新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较肤浅,因此对他们进行团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重温入团誓词,开展主题团日,规范团的活动仪式,完善团的组织生活的开展,健全评比考核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小组,上团课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先锋模范意识。我们要细化团员考评制度、组织推优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具体规定、细则和要求,在执行中增强团员的民主意识和制度意识。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团员的政治方向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级团组织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这些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凝聚青年,构筑青年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团员青年的愿望融入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真正使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3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引导团员青年遵循网络道德

我们要勇于占领网络阵地,不断的建设和更新红色教育网站,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又符合团员青年兴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掌握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来加强与广大团员青年的交流,利用网络来解决广大团员青年的困难,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我们要进一步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引领和带动广大团员青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要进一步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3.4重视推广团员典型,树立良好团风

树立大学生团员心中鲜活的榜样是强化大学生团员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评选五四红旗支部、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优活动的各种途径,积极树立和推广团的先进典型,一方面使先进同学有了模范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团员青年有了学习的典范,让同学们感觉到先进典型就在他们身边。此外,还可将先进团员组织起来,使每一个先进典型都可以帮助一个或者几个后进同学。有了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和带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激发团员青年的进取心,牢固树立高于一般青年的模范意识,在青年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增强团员青年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强化正面教育的效果。

3.5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新途径,使团组织成为团员乐于参与的家园

我们在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广大团员在团组织中能够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此外还要组织广大团员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主动寻找实践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团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3.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团的活动的新形式,尽力满足团员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应不断探索团的活动的新形式,增强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通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团员文化素质教育,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团员的侵蚀和影响。

3.7不断提高团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团员干部是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团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团员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头羊”。我们要培养团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广泛联系团员与群众,真正做到为大家服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团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得他们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当然,我们也要关心团员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彩莲.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生长点、内化点、群集凝聚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 (3).

[2]廖小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组织部课题组2003年团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3(7).

[4]王晓萌,罗静.发挥共青团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5(20).

[5]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