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森彪
(重庆工商大学 评估办,重庆 400067)
当前国内“三风”建设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根本性解决。也有学者提出高校的行政人员、科研人员的工作作风也对学生有一定影响,在此,本文将高校各系列的工作人员统称为教师,而不仅指专任教师。
优良的“三风”是一种求学的精神,师生的共识,必须长期坚持,不可一蹴而就。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治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影响甚大,优良的“三风”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其一旦形成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教学督导机制在“督教”、“督学”、“督管”方面的工作归根结底在于让教师、学生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治学与求学、管理与服务上,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三风”精益求精。
认识我国高校教学督导的有效性,必须要先认识其发展史。1977年9月17日,邓小平同志在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健全教育部的机构。要找一些40岁左右的人,天天到学校里去跑。搞40个人,至少搞20个人专门下去跑。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了解情况,监督计划、政策等的执行,然后回来报告。这样才能使情况反映得快,问题解决得快”。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建立教育教学督导制度。改革开放后,国内高校也仿照基础教育的模式,建立了教学督导机构,开展了相关工作。
1.主要的三种模式
(1)以教育部教学评估方案为蓝本。有的高校对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开展了校级、院系级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
(2)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如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其初衷是通过外部质量体系的认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行业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3)构建创新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如重庆工商大学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目标保障、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制度保障、以教学质量责任与考核体系为效果保障,结合教育部质量工程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出具有自身特色、针对性强的教学质量与评估与保障机制。
2.主要的工作内容
(1)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重庆工学院等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以随机性检查各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为主。
(2)统筹教学主要环节,重庆工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将工作内容覆盖教学主要环节,逐步实现“教”、“学”、“管”三方面的多元协同合作。
通过教学秩序等日常督察,听课、试卷、毕业论文、人才培养方案等专项督导,师生座谈等调查研究等工作项目,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在制度建设方面,部分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证,教学督导定位不明确、工作的“责、权”不匹配,工作随意性较大。督导评估结果运用受限,如部分高校的教学督导对督导对象只有建议权,而未将评估结果与对象的激励机制挂钩,督导意见较难落到实处。
2.在队伍建设方面,部分高校的教学督导队伍结构不够完善,使得教学督导工作缺乏科学性,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3.在督导工作方法方面,普遍存在重“督”轻“导”问题,教学督导工作方式过于简单,严重削弱了督导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准确性。
4.在教学督导工作内容方面,部分高校督导工作的范围过于狭窄,有的仅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抽查,没有统筹兼顾教学主环节,大大削弱了教学督导应有的作用。
部分高校教学督导在督教、督学、督管方面功能的局限性,直接制约其在健全校风、教风、学风方面的有效性。鉴于此,本文认为可尝试将和谐管理理论运用到教学督导机制与三风建设的互动中,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主要应用于管理领域,它含四个概念:和谐主题、谐则、和则与和谐耦合,该理论是指“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以及二者围绕和谐主题的互动耦合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保障组织获得良好的绩效。以优化和不确定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就高校的教学督导机制来说,和谐主题是指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背景下,以追求卓越的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核心问题;谐则是指相对确定性下运用理性的设计、优化思路(利用制度、流程、结构等方面的理性设计),通过对涉及本科教学各环节的学院、部门等成员的具体行为路径进行周密的预先设计和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推动组织发展(和谐主题的实现)的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和则着眼于不确定性的消减和利用(利用影响全校师生认知、情感、行为的机制、文化、管理模式等),通过构筑必要的“三风”环境,创造优良的“三风”来激发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耦合: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督导机制,促进优良“三风”的形成,实现两者的系统耦合机制,最终使“三风”水平提高形成常态化。
1.用向量、矩阵的数学方法对教学督导与“三风”建设的和谐主题、谐则、和则进行数理描述。如可定义和谐主题集为HT,其包括的主题可分为T1,T2,…,Tn(T1代表教风,T2代表学风,T3代表校风,T4代表教学督导……)
如果各主题还可以再细分,则可将其表示为一系列的向量:
…
则
根据和谐主题的定义,确定其论域Tm,则有HT⊆Tm
2.调查法、访谈法与SPSS统计软件的综合运用
国内外的重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益重视对学生学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2008年11月,笔者分别编制了学生学情调查问卷,预测表明该问卷信度、效度良好。共向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42份,有效回收率达92.08%,运用SPSS11.0对学生“三风”总体满意度数据作初步的相关分析。
表1 2008级学生对对“三风”的总体满意度相关分析
表1、表2显示了从学生的视角,校风、教风与学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程度:
“教风—学风”相关,2008级学生的评价,高于高年级学生的评价;
“教风—校风”相关,2008级学生的评价,高于高年级学生的评价;
“校风—学风”相关,2008级学生的评价,低于高年级学生的评价。
日前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论坛上,清华大学教学副校长袁驷教授感慨:“不管是精品课还是别的课,也就70%的上座率,和课程的好坏无关,就是清华的精品课,名师讲的课,照样会有20%的学生缺课”。
在“逃课的原因”这一项中,高年级学生64.08%认为是对课程没有兴趣,其次是11.27%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差。这说明逃课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学习动力水平低下、对课程不感兴趣;在“学习困难的原因”这一项中,65%的同学认为是自控能力差,48.54%的同学认为是学习方法不适应。在比较“教学管理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风状况”中,在选择“不满意”的学生,将学生学风状况列在第一位。且选择了此项的大二年级学生比2008级学生高出近17%。
1.数据仿真模型 将本次调查的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vesim_ple进行设计,得出以下模型。
图一
“教风—学风”的系数范围为(0.143—0.306),“学风—校风”的系数范围为(0.155—0.318),“教风—校风”的系数范围为(0.402—0.604),在学生看来,教师教学水平对校风的影响远大于学生本身,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其实对教风、校风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教风—学风”的系数偏小,这也印证了师生互动不足的现实,在“与专业导师交流情况”这一项中,约50%的学生很少同专业导师交流,仅有不到19%的学生经常主动联系专业导师,而24%的学生认为专业导师很少主动联系自己。这也与清华大学2007年开展的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美国全国学生参与情况调查)中分析的情况类似。
2.常态化的“三风”建设模型
根据和谐管理理论以及前面的论述,除了教学督导机制的体系优化设计外,三风”建设主体的能动作用,教风—学风,学风—校风,教风—校风,两者要和谐耦合。特别是教风—学风,学风—校风这两方面要加强和谐耦合。
基于以上考虑,初步形成教学督导机制促进“三风”常态化模型如图二。
随着高校的组织变革的推进,学校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管理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等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动和调整。可按照“谐则”体系的内在规定性,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标准,加强监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督导的工作效能。
高校师生是三风建设的主体,重点抓好学生的学风,要按照“和则”的体系要求,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建立办学以师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运用激励机制,不仅要重视督导体系的优化,更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增强整个体系的内在动力。
图二
统筹兼顾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和师生员工的能动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的体现。高校师生自觉的质量行为方式是促进我校教学督导机制不断优化的重要判断标准和根本落脚点;优化教学督导机制,又可促进师生加强自我学习,强化质量观念,激发师生参与三风建设的内在动力;教学督导体系优化,师生能动作用的实现和谐耦合,统筹兼顾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效能,最终实现高校师生员工与学校和谐发展。
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等因素,本文仅确定了“三风”的相关系数的大致范围,还不够精确;高校的“三风”建设的数据仿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系列数据需进一步细化,分类,以提高实证性和针对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威.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孙建荣.中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比较研究[Z].院校研究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2008.
[3] 王迎军.问题、变革与展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研究[Z].院校研究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2008.
[4] 沈玉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形式主义:现象、根源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5).
[5] 席酉民,等.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的概念、原则及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3(6).
[6] 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2).
[7]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OC].
[8] 李延保.正确认识高校教学评估目的意义和成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
[9] 名师难提大学上座率清华副校长呼吁改进高校学风[N].中国青年报,2008-12-6.
[10] 南开从教学评估中得到什么——专访常务副校长陈洪[N].南开大学校报,2007-11.
[11] 王乃彦.“中国式”科学家[M].中华读书报,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