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有房产

2009-10-15 03:28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分房商品化商品房

沈 默

住房是社会当中所有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内容之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0年发展,但住房的商品化改革,时间则只有短短10年左右。在很长的时间里,住房基本属于福利性质,在单位格局下的排名分房,使得住房成为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大锅饭”。

当住房成为商品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人们来说,拥有住房变成了一种消费行为而不再是福利享受了;盖房子、卖房子成为商人积累财富的路径;房地产催生出了一个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市场,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对经济走向产生不小的影响。

到了这个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成为了分析宏观经济走势的时候,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显然还比较年轻和幼稚,1998年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从混乱的状态开始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不难发现,在这样一种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中,我国的房地产的产业结构有着先天不足。由于开始就是以较为功利的启动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房地产业确实在随后几年迅速催生出一个火爆的市场,但是同时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要顾及那些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保证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

另外一个社会基础也导致了房地产的问题——我国的社会阶层里,中产阶级数量太少,虽然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富裕了起来,但同时有一大群人还在杠铃的另一端。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有支付能力去買房。

用最基本的供求关系来判断最清楚:一方面,我国的住房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没有住房的人希望有住房,已经有住房的人,则希望自己房子的结构更合理些。因此,需求包括了“居者有其屋”和“居者优其屋”两部分。

另一方面,我们房子的类型还很不合理。匆匆不过10年,我们的商品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按照房子的类型看,除了纯粹的商品房,我们在租住房、保障房等其他房源的供给上,还存在较明显的“短板”。

从无到有的需求好满足,从有到优的需求则要细谋划。在这样的需求变化之下,住房的供给应该进行多元化的调整,这或许就是我们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最应该做的事。对于廉租房建设的讨论,以及这一轮扩大内需努力中,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突出重视,是在经历了经济适用房等尝试后做出的选择。当政府重新回归到为社会提供解决民生、保障低保的公共服务时,我们认为这种调整或许已经找对了方向。

从福利分房发展到住房的商品化改革,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的住房需求都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除了商品房,我们同样还需要廉租房、保障房等不同的社会公共产品。并且,有了产品还不够,我们还要对所有这些住房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一个称职的现代政府,应该善于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有效引导和配置好各种住房资源。居者有其屋,但并不是人人都要拥有房产。明白了这个道理,有限的房源,才能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住房需要。住房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摘自12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猜你喜欢
分房商品化商品房
性教育,从与孩子分房睡开始
你家宝宝分房睡了吗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夫妻该不该分房睡?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