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单与买单

2009-10-15 08:42郝铭鉴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方言词咸鱼结账

郝铭鉴

“埋单”,广东方言词,本意是指饭店用餐后结账,进入普通话系统以后,泛指付钱。可是,经常有人会问:到底是“埋单”呢,还是“买单”?报刊上可以说是各行其是,有用“埋单”的,也有用“买单”的。《现代汉语词典》既收“埋单”,又收“买单”,成了一组异形词。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花落谁家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不妨先来看看“侃大山”的演变过程。

“侃大山”,北京地区的方言词。有一位语文专家,曾经带了他的研究生,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侃大山”应为“砍大山”。这位专家告诉我们,所谓“砍大山”,就是带了一把斧头,到深山老林里面,东一斧头、西一斧头地乱砍。后来,这种说法成了惯用语,人们用来比喻海阔天空地闲聊。这和浙江的“谈山海经”、四川的“摆龙门阵”,基本上是一码事。

应该承认,这位专家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信的。可是,“砍大山”在全国流行以后,慢慢演变成了“侃大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言表达还有一个清晰度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你一眼瞥见报纸上有篇文章《砍房砍车砍女人》,即使你能猜到文章的内容,恐怕心里也会“格登”一下的。这里的“砍”字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联想;而改“砍”为“侃”呢,不但可以消除误解,还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凡是方言词,总会打上方言区的烙印。方言词怎么写,理应尊重方言区的选择。这和“名从主人”是一个道理。但是,方言词成了通用词、在更大范围里使用以后,完全可能发生变异。究其原因,有的是为了完善语言的表达功能,有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人的运用习惯。对此,方言区的人也应该理解,顾全语言生活的大局。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才能充满活力而又不失法度。

明乎此,便不难预测“埋单”的未来。

毋庸置疑,广东人选择“埋单”是有道理的。“埋单”的“埋”字,在广东方言中,至少包含着请你过来、清点餐具、结账开单等多种含义,不是一个“买”字所能概括的。香港一位女作家曾告诉我,“埋单”其实也是礼貌用语。香港酒楼在结账时,总是把账单“埋”在托盘的餐巾下面,谁付款谁看账单,无论款项多少,都不会让客人或主人尴尬。这些都不无道理。然而,对于非广东方言区的人来说,“埋单”二字是存着理解上的障碍的,远不如“买单”明白、合理。只要“埋”字的方言用法没有走向全国,“埋单”的障碍便难以真正消除。因此,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买单”取代“埋单”,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在广东方言中,并不乏这样的先例,比如“搞掂”。当年电视里做广告,“搞掂”是高频用语,“一分钟搞掂”风传一时。在广东方言中,“掂”有妥善、停当的意思。凡是事情干完了、做好了、摆平了,都可以称之为“搞掂”。可是,在一般人的眼中,“掂”是掂量的“掂”,“搞掂”未免有点莫名其妙。随着时间的推移,“搞掂”终于让位给了“搞定”。谓予不信,请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你能查到“搞定”,却不能查到“搞掂”。

如果说“搞掂”已经完成了演变过程的话,那么,“咸鱼翻生”则正在演变之中。在广东方言中,“翻生”就是复活。凡是在生活中实现了大逆转的,不管是一场球赛,还是一种处境,当地人习惯于称之为“咸鱼翻生”。应该说这个词语是很生动的。可是,大部分地区没有“翻生”这种说法,看到“咸鱼翻生”,人们总以为是用了别字,热心地把“翻生”改为“翻身”。有些语文报刊甚至公开批评说“翻生”是一个差错。“咸鱼翻生”和“咸鱼翻身”,都是用“咸鱼”来打比方,但相比较而言“翻身”见词明义,最后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恐怕是在意料之中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猜你喜欢
方言词咸鱼结账
测测你是小仙女还是小咸鱼
结账
冻咸鱼之梦
先结账,再冬眠
那些事之结账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搜神记》方言词研究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