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云 彭公宽 罗 玲 等
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30-0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严重侵害鸭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
2008年8月,湖北省潜江市某乡一养鸭户饲养的3 000余只汉南1号麻鸭,于14日龄时,天气突变,风雨交加,突然发病并很快死亡,2d内死亡260只。遂送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诊断。
2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缩颈、眼与鼻有分泌物,采食减少或完全废绝,饮水增加,羽毛松乱,离群独处,腿乏力,行动迟缓或不愿走动,站立不稳,下痢,排绿色、黄绿色稀粪,关节肿大,有些鸭出现共济失调和抽搐的神经症状。后期病鸭表现为不停地左右摆动,转圈,两脚伸直、头颈歪扭、后仰呈“观星”状姿势。
3解剖病变
解剖病、死鸭,可见鼻有分泌物,喉气管有黏液;心包积液增多,浑浊,心包膜增厚、外覆盖一层灰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壁增厚、覆盖一层灰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层黄白色纤维素膜,厚薄不均,易剥离,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病变。
从病鸭的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来看,可初步诊断为急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4实验室诊断
病原的分离培养:无菌取病、死鸭脑、肝组织,划线接种于TSA琼脂(含5%小牛血清)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将TSA琼脂培养基置37℃含5%CO2温箱、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温箱培养24h,观察菌落。在TSA琼脂平板上可见圆形、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半透明、微闪光、直径1.0~1.5mm、奶油状的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挑选以上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可见单个或成双、长约1~5μm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其菌落形态、染色特点都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合,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
生化试验:挑选以上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单个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为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吲哚、硫化氢、硝酸盐试验呈阴性,氧化酶、触酶试验呈阳性,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相符合。
5药敏试验
用纸片法,判定敏感性高低的标准: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为极敏,抑菌圈直径15~20mm为高敏,抑菌圈直径10~15mm为中敏,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感。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卡那霉素高敏;对链霉素、磺胺喹恶啉、磺胺二甲氧苄啶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
6诊断与治疗
根据上述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该鸭场的雏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从其菌落形态、染色特点及生化特性可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立即用5%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混料,连喂5d。第4天用完药后观察鸭只情况,其精神状态好、采食旺盛、无流涕及拉稀现象、行走正常,证明已痊愈。
7讨论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外界环境变化大等应激时更易诱发。
诊断此病时,应掌握与鸭大肠杆菌病、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鉴别,三者的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及细菌形态都很相似,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7周龄鸭,细菌吲哚、硫化氢呈阴性;而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主要侵害成年鸭及种鸭,细菌吲哚、硫化氢呈阳性。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有歪颈等神经症状,细菌不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而鸭大肠杆菌病无歪颈等神经症状,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治疗此病时,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用药物治疗鸭细菌性疾病时,应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敏感药物,避免无效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时还应注意休药期,以免肉、蛋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影响食用安全。还可采用疫苗预防,在雏鸭6日龄时颈背皮下注射1次鸭疫里默氏杆菌氢氧化铝胶灭活苗或油乳剂灭活苗,保护率可达90%。目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已研究出鸭疫里默氏杆菌Ⅰ型氢氧化铝胶灭活苗、油乳剂灭活苗和蜂胶灭活苗,保护率均可达90%。
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营养,减少应激,保持鸭舍通风良好,防潮湿,勤换垫草,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消毒措施和全进全出制,对发病场所及各种污染物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可减少鸭的细菌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