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创新与应用

2009-10-14 05:02王朵朵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王朵朵

摘要:文章针对公共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院校被弱化的现状,通过在实际工作活动中的思考和探索,对理工科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全面的总结,提出当前公共艺术教育应针对工科学生学科特点,实践并总结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科学与艺术;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186-02

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向在读学生进行的艺术修养、艺术技能及审美思想的教育,相当一个时期,各类高等院校、文理学科课程设置各有侧重,甚至各自独立发展,高等艺术教育培养目标一直仅限艺术专业的学生,而理工科高校只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对艺术教育的功能、作用和意义并不关注,使培养的对象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严谨、严密、严格遵循等特点,受定理和定律的约束而容易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时值今日,鉴于艺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想象力与创新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为使理工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发挥作用,教育趋势已逐步进入二者“重逢”阶段,即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说的:“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作为科学与艺术,他们的结合不是单纯的某种科学与某种艺术的结合,而是要从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其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实践并总结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

一、公共艺术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构建背景

21世纪,科学进步一日千里,科教成果层出不穷,它把人生的价值提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高度,要求科学家多懂一些艺术,可以有更多灵感,更能充实生活,享受美的熏陶,艺术家多懂一些科学,可以更好地发挥艺术器材的效能,营造更完美的创造空间。同时,也希望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艺术修养,激发创造热情,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通俗易懂地传播给社会大众。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钱学森同志也一直提倡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要培养一批科学型的艺术家和艺术型的科学家。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科学与艺术教育往往被分割开来,不少人甚至认为,这二者“只能取其一”,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有的人显然更倾向于优先选择前者。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见怪不怪”的现象: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不足,文科院校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缺乏,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文化知识少得可怜,公众欣赏文艺演出的品位修养亟待提高,等等。这一切,与国人对待科学与艺术的观念,以及现行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不无关联。因此,改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性的同时,实现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势在必行。

二、当前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各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的开设艺术类课程的选修课,有的开设了必修课,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各理工院校在艺术教育上虽然各有特色,高低不同,但笔者认为,多数理工院校具有以下共同之处:

(一)理工科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只强调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和学生对艺术在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教师认为艺术教育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冲击,学生则认为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而仅仅把艺术教育要么作为一种生活的调节方式,要么是取得学分的一种方式,对艺术教育不重视,从而忽视对人文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学习,导致学生审美品位缺失,智商与情商的比例失调。

(二)理工科院校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

目前教育师资缺额较大、科研力量薄弱。其中大多理工科院校尚未开设音乐相关专业,音乐教育主要任务依托学校团委,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音乐类教育,尽管能够组织有序和顺利开展,但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无法进行全面指导,使得第二课堂对学生艺术体验和艺术感悟作用发挥不够。

(三)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在理工科高校轰轰烈烈发展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因为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而常常被校方管理者忽略,因此校方对于校园开展艺术文化活动的财政拨款有限,而艺术教育活动场地、现代化科技艺术教育设备、排练厅设施建设的投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严重制约教学艺术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理工科院校的课程学习与参与艺术实践存在矛盾

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课程学习压力相对也较大,学生没有更多课余时间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感受不到艺术实践带给学生美感和艺术享受,出现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与参与艺术实践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影响高校艺术活动质量和艺术教育效果,也对学生艺术兴趣培养有所影响。

(五)理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需完善

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体制不见全,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些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是迫于政策要求被动建立的,因此,艺术教育工作多存在间歇性、随意性,不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推行。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模式僵化、配套管理跟不上,工作效率不高。

(六)工科学生对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兴致不浓

对理工科院校来讲,学生受严谨、求实、精确等治学大氛围长期影响,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精神,但缺乏提高自身艺术素质方面需求意识,现今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的一代,从小接触计算机,喜欢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网络世界里以高效、方便、独特交流方式来了解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而学校开展文艺活动,他们认为无非是歌舞类型表演方式,无法从中涉取更多的信息,渐渐失去参与的兴趣。

三、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对策与新探索

“艺术与教育结合”的“重逢”阶段尽管刚来临,但在当今社会科学前沿和部分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实践和运用,结合当前理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摸索,提出以下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教师队伍,明确教育理念,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与科技相结合

高校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合理的利用,要确保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学校学科设置方向相符。在1999 年11 月,中国著名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在艺术和理工科院校,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两校合并是在艺术与科学关系讨论正酣的时候,表明了政府、学校对这一问题的明确态度。另外高校应该引进公共艺术教育所急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艺术教师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其艺术专业技能,还应该提倡其综合素质(如艺术理论、计算机课软件操作能力、人文知识等)的提高。

(二)立足工科背景,利用课程设置,渗透公共艺术教育多元化

理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学科背景,融合多领域科技元素,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渗透多元化科学理念。首先,在课程渗透,可以在现有的音乐欣赏类课程中,运用科学理论、交叉学科知识、现代化教学工具等创新手段增加与艺术与科技交叉的相关内容。在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校,可以在音乐欣赏课时加入计算机音乐作品欣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除可以亲身领略电脑音乐奇特魅力,还会感受到最新科技创造出的新奇音乐形式,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与艺术在学科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

(三)激发学生兴趣,依托科技研发平台,强化公共艺术教育意识

发挥理工科院校具有雄厚的科技研发资源和科技人才储备,结合自身学科资源优势,激发大学生自主研发能力,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寻找科技创造的灵感和激情,艺术教育效果不断深入学生意识当中,从而全面提高自己。

事例分析:2006~2008年,笔者所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基地成功完成公共艺术实践活动科技辅助设备研发项目要求,自主创新成果5项(见表1),已全部投入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当中。

效果反馈:节省学校财政投入,减少资源浪费。目前所有创新成果都能多次反复利用,由于很多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完成,所以较少造成资源浪费。以电子评为分系统为例,每年学校举办各项活动赛事平均就有20多次,为保证竞赛成绩准确、公正需要使用电子评分系统。然而向供应商购买类似产品价格十分昂贵,相比之下,学生研发成本还不到1/4。此项产品在当地社会、高校中具有推广价值,它还以易操作、设备轻巧实用、价格低廉受到外界的喜爱。它的研发成功即减轻学校负担,又为其它项目研发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

(四)拓宽第二课堂渠道,运用科技手段,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进一步拓宽第二课堂渠道,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不断开拓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课外、校外艺术鉴赏和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活动赛事是目前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第二课堂主要模式之一,它能通过舞台表演艺术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艺术文化带给他们视听震撼和艺术享受。因此,用文艺晚会做为实施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是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所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近几年,舞蹈大赛每次举办都吸引近万名学生的关注,现已经成为最具期待价值的校园文艺品牌节目,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教育,提倡在校园文化活动“科技与文化结合”重要举措,通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结合自身学科资源优势,激发大学生自主研发的能力,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让舞台变成实施通识教育的平台,是符合理工科院校发展规律的,以下是此项活动近三年科技软硬件投入使用状况表(表2)以及学生反馈表(表3)。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美感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