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冬
摘要: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古代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但北宋的积贫积弱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宋王朝;富甲天下;积贫积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唐朝,其实。宋朝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古代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中国四大发明的三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技术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代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第五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北宋王朝税收峰值能够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约等于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即使是在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而明末政府通过增加辽饷、剿饷和练饷,征收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1800万两白银,还不到北宋的1/20,不到南宋的1/6。应当说,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的,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所以宋王朝已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不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所以说大宋王朝富甲天下。
北宋的积贫积弱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北宋初期为了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官僚,加剧了官僚机构的庞大,官俸开支与日俱增,使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致使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地主隐瞒土地,少纳赋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统治秩序,北宋统治者每逢荒年大量增兵募兵,致使军费开支浩大。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一味妥协退让,宋辽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夏议和后,宋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20万5000两,共计宋每年增加银40万5000两、绢30万匹的沉重负担。北宋统治者从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充实京师,地方军队多为老弱。禁军派驻外地,三年一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低。统治者对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导致国家积弱。积贫积弱相互影响,使北宋国力日渐衰落。
综上所述,北宋一方面收入空前增加,本来应该能够富甲天下,但庞大的开支使其失去了强盛的机遇,反而衰落下来,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