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2009-10-13 09:11吴耿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

吴耿华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能读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多向作品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品提出“我不同意”,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反驳、学会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对话;学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中的“对话”就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超越文本、超越自我。下面我从四个层面谈谈如何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我知道你”——理解文本

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和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材料的内容在理解上形成大体的统一。可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更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为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题目、重点字词、重点句段、文章矛盾等几个方面与文本交流。

与题目对话。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大多文章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与题目对话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时,可以从剖题入手,精心设问、各个击破,使讲读精要、理解深切。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同题目进行有效的对话: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向谁借?在文章哪一部分写借箭?通过学生与题目的对话,直指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以“借“为突破口,创设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导读全文。

与字词对话。小学语文教材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一字一词独具匠心,一些重点字词堪称“文眼”。教学时,可以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刻剖析、层层推进、串联全篇,这样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可围绕“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这个重点句,设计提问、带动全篇:什么叫“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引导学生把狼每次找碴儿时的动作、神态和说的话读读议议,再继续追问: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狼既然要吃掉小羊,为什么要故意找碴儿?这说明了什么?

二、“我想知道”——拓展文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比如在讲到《狼牙山五壮士》时,除了让学生仔细体会教材,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去找与狼牙山有关的阅读材料、资料等。这样既对文本的精神内涵加深了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在寻找资料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我不同意”——质疑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自己去质疑,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首先,鼓励学生课前质疑;其次,鼓励学生课中质疑;最后,鼓励课后质疑。这些来自学生实践的种种感受,虽然有的认识并不全面,但确实是十分个性化的体验,由此产生的那种敢于挑战文本的自主意识,是难能可贵的。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在上《军神》一课时,可以出示质疑提纲:军神是谁;课文主要讲什么;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哪些;我真想说什么;通过预习,我理解了哪些词语;另外,我还想了解哪些。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质疑大有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适时质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又发散思维。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的能动性的必由途径。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能读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多向作品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品提出“我不同意”,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