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咏梅
摘要:充分利用好“争论”这一教学资源,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对“争论”资源在教学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理有效应用“争论”资源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数学 争论 存在问题 措施
“争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争论的盛行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争论”这一教学资源。
笔者调研发现: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各个年级段都能找寻到争论的迹象。在低年级课堂中,先不谈学生争论的质量如何,但就学生争论的程度来说,很为激烈,甚至有时教师都无法掌控;而在中高年级中,学生的争论质量明显提高,能围绕课堂的重难点,在关键时刻自发地或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有效的争论。但同时,目前的这种课堂争论还明显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争论的投放常常过多纠缠于低层次问题
有的学生为争论而争论,停留在潜层次上,游离在话题之外,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使得争论丧失了应有的价值;有的学生不是在争论,而是类似于争吵,以致教师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秩序;有的学生的争论缺少深刻的思考,脱口而出,干扰别人的思路,把其他同学“拉下水”。
(二)争论的利用常常过于随意
争论是需要时空保障的。有的争论可能在一节课上无法完成;有的争论范围很广,是学生乃至教师一时半刻无法完成的,而每一节课都是有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师会囿于教学的要求,遏制学生的争论。因此就存在这样的矛盾: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有效地参与争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争论的落点常常不在重点
学生的争论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目的、一味的争论会导致学生偏离课堂的重点。在听课中,笔者就发现,有的教师由于对课改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以为学生之间的争论是第一位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地位,本末倒置,这样就往往使得争论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事实及分析,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实施以下的措施。
一、培养争论的素养,提高争论的质量
课堂上的争论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即“生疑”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真正做到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例如, “平均数”教学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体育活动中评委亮分的场面,提出关于平均分的问题。问题一出,学生就开始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争论,他们就会感悟到平均数的意义。
二、加强课堂设计,保证争论实施的计划性
有效的争论必须以教师精心设计为前提,而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在教学前,教师就应考虑学生在争论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准备好解答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分析把握教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把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准备答案。此外,教师还要准备与话题相应的情景道具:投影、录象、音乐、网络资料等。学生的准备主要有:一是充分地做好讨论前的预习,如认真阅读教材,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初步感知,特别是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二是对教师提前布置的论题,要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去初步分析,寻找结论,做好发言的准备。同时,对不懂的地方再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这样就可以提高争论的质量,保证争论实施的计划性。
三、选准争论的落点,提高争论的价值
1、于生疑处争论。
例如,笔者听过六年级教师一节平面图形的复习课。
师:同学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公式可以整合为:体积=底面积×高。那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能否整合、简化呢?
生1:我觉得不太可能。三角形、梯形面积都要用除以2。
生2:我感觉可以,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教室里的学生顿时分成两派,展开了争论。
这是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然后教师抓住这个争论的亮点,出示了一组练习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疑情境,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去表述。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能否整合,给学生带来了挑战,带着这些疑问与激动,学生争论、探究,寻找答案,相信他们一定对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2、于对立处争论。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急于指出错误,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争论,把学生的思维导入自己预设的通道,开展正反两方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激励,把辩论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学生则持相反观点,双方都说服不了彼此。于是开始激烈的辩论,渐渐地持第一种观点的学生开始动摇,持第二种观点的慢慢占了上风。而这时教师及时地参与争论,指出:第一位同学的发言中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问题。如,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它还是原来的四边形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再次辩论,会使他们最终形成共识。
3、于延伸处争论。
往往师生会在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推导成功后,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忽略了其背后的资源价值,学生的一个无心自问,却会再次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彰显出数学的魅力。
例如,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有学生提出:圆柱侧面展开一定就是长(正)方形吗?会不会还有其它什么图形?这一提问,再次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思考、操作,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围成圆柱的侧面。
延展课堂教学可适当地通过开放性问题争论这一媒介,将侧重解决情感态度的积极参与和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效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对每个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不同的思考,更能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把握争论方向,保证目标的达成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调控争论的方向。真正的课堂讨论是一种开放型教学,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热火朝天的局面,此时也最易“跑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或者无关教学的问题并展开争论,教师无需也无法让学生一一争论这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肯定他们参与的热情,同时引导他们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放到课后讨论,课上应重点讨论与本课相关的重点问题。相信学生们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争论也会顺利地进行下去。
争论,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争论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会有自信的喜悦。当你看到学生那种各持自己的观点去计算探究、去苦思冥想、去据理力争,然后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为师的你不禁会说:让我们珍惜“争论”这一易得易用的教学资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