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不要轻言“教考分离”

2009-10-12 00:00李康耀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参培教考

李康耀

近两年来,个别省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教师培训的日子成了参训教师的黑色岁月。参训教师寝食难安,被焦躁和恐惧所包裹。授课教师的教学成了没有观众的独角戏。因为参训教师时刻想的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能会考书上的哪些内容,只顾埋头抄书上的概念和条条框框,或是围着授课教师为他们印制的复习资料,哪有精力去听课。参训教师的学习,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为结业考试而进行的活动。这哪里是教师培训,简直就是高考式的强化训练!这样的培训活动对教师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个别的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主管部门,为了“彰显”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增强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感,采用了—种极其错误和不科学的管理手段——教考分离。亦即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只有授课权,没有对参训教师学习结束时的考试制卷权和阅卷权,这一权力被全部收归到当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其中,试题题型严重违背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其目的要求。如结业考试的试题类型包括“原文填空”“判断”“选择”“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这是教师培训结业检测吗?分明是一份中、高考试题!在这种情形下,参训教师怎能安心听课?授课教师怎能放开手脚教学?一个“教考分离”,背离了整个教师培训工作的初衷。

“教考分离”,从表面看,似乎是善意的、是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实则是一种简单粗暴、违背教育科学、浪费教育资源、误导学员的行为,是培训工作的大敌,它凸显出某些教育主管部门的“无知”和“愚昧”,也是对参培教师的精神摧残。试想,十多天的培训时间,四五门(有的五六门)学科,每门学科教材两三百页,却平均只有两三天的学时。不是神仙,是无法将这些学科中点点滴滴的内容(概念、原理、条条框框等)一字不漏地背记下来的。

诚然,教师培训不是不要考试,科学的、有效的、能真正体现培训的性质和特点。能激发参训教师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考试是完全必要的。关键是如何组织这种特殊的考试。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能像职前教育那样来拟定和组织试题。尤其是不能出现诸如“原文填空”“判断”“选择”“简答”等类型的客观试题,亦即不能强迫参训教师去死记硬背那些艰涩的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等。也不必搞戒备森严的考试,完全可以实行开卷考试。试题一定是开放的、探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教育现实的。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强迫参训教师死记硬背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令参培教师乐于接受和研讨,学习起来是快乐和幸福的。那些让参培教师整天忧心忡忡、神经紧绷的培训活动,是与教师培训工作的原则和目的相悖的,是错误的,也是无效的。

笔者认为,由于教师培训工作的特殊性,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

1“唤醒”和“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由于参训教师大都在职前较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法,受这样那样原因的影响,这些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法大多已被搁置或者淡化,还有就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反思和重建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导致教育观念和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以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观念”,来促进参训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良”,是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参训教师大都有一定教龄、具有较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培训工作不必在教学技巧上花过多的时间,可以精选几个经典范例予以剖析,以激发参培教师积极创设科学的、新颖的、生动的和高效的课堂的主动性,使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抓好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因为培训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因此,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应针对当前教育现实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如,(1)教师群体中存在错误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知识观”。(2)教师的不良职业道德和职业幸福感缺失。(3)教师缺乏从事新课改的知识与技能、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乃至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4)师生负担过重、学生难管难教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对这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在问题研究中提升参培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3抓好参训教师的出勤。对参训教师的出勤要有硬性规定,如缺席多少学时,就不许参加结业考试,或是扣除多少学分,或是给予一定的处分,如通报参培教师所属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等。

4抓好参训教师课后的开放性、研究性、反思性作业的完成。此类作业的布置必须体现培训工作的前瞻性与长效性。亦即布置的作业,—要有利于对教师反思性和研究性的培养;二要有利于帮助参参教师树立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思想和意识。

抓实抓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是确保教师培训活动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远离“教考分离”。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参培教考
对标评价体系,促进教考一体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教考分离”在体育院校田径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教考分离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
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云南师范大学(2014)幼教国培班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
互动式大学物理教考分离题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