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凤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今天变革的速率之快,令人惊讶。社会的变革究竟是自发性的、盲目的,是感性的随心所欲,还是受着一定的理性思想所引导的?人是被动适应社会变革,还是寻求自身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主动选择?社会变革的实践及其理论发展是否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对社会变革的历程及其走向又是怎样的?作为个体的人应该怎样认识社会规律,借鉴他人生活经验,幸福平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无疑是极具理性思考与魅力的,于实践也将大有禅益。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同志的新作《天鉴》一书,不仅对于思考与探索上述问题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价值,相信也会使人感受一位教育主管领导,被称为“奇官”视界里的理性生机与力量。因为正如作者指出的:“成功的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既公平又不公平。在同样的自然时空范围内,它是公平的,但在同样的社会时空内显然是不公平的。人们常常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但准备好的头脑不一定获得机会。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而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自己的佣人”。(《天鉴》第203页)
《天鉴》一书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多角度,通过对古今各种社会变革研究和自身人生实践的真切感悟,综合出了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共七个方面具有普遍社会人生指导意义的内容。七个方面的内容是并列关系,而非具有先后递擅关系。这也为我们认识社会人生提供了可资选择、参考和实践的独特的理性之路。
在《治国理政》一章中,作者探讨了“治国三方略”、“领导决策三意志”、“坚持科学履职”等理论问题。作者指出,作为执政者,无论履行何职,所有统摄在对自己工作的认识上都应具有这样的履职观:“我的履职观:‘真履是表达执政履职‘真且实,行能正履;履而泰,践而行之的价值观。‘真履行的是‘大道,是君子为人、为学、为事的‘正道。”“理性履职是一种自觉而高尚的科学、民主和依法的履职过程,应包括科学履职、民主履职,也包括人格履职、能力履职、真实履职、清廉履职。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干部履职要求,也应该是全社会对干部履职的希翼和价值取向。”
在《哲思启智》一章中,作者探讨了“哲学三功能”、“认知对立的统一”、“反思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理论问题。着重阐述了社会变革和个体的成功依赖于两点:一是思维方式决定一切,决定人生的出路;二是个体要不断适应社会和人自身产生协同性变革的理论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社会改革和反思人生都具有启发作用。
在《知人善任》一章中,“明了知人与善任关系”,这一理论命题可以说是十分深刻精湛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知人与善任的本质与意义。
在《养身正家》一章中,从弘扬中国传统的养身思想和实践渊源谈起,到对亲情、真情和激情的感悟充溢其中,清晰可见作者丰厚的知识积淀和对养身正身精髓探索,这种感悟和思想的闪耀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纵横捭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教真育爱》一章中,能够窥视作者敞开胸襟对教育真谛、教育制度、学风教风建设等教育理论问题所进行的深刻剖析,其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拳拳之心尽显其中。正如作者所说:“教育是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使受教育者做真人,做真事,追求真理,求取真知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培育人具有真爱、大爱、至爱之心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是个体成为社会人,使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生活。”
在《金声玉振》一章中,使人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为实现自我的人文信念和力量。这看上去多少对一位官员来说有些神奇,但却是作者长期不断孜孜学习、勤奋思考和写作滋养的结果。今天,我们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速,是不是我们也该停下来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像作者一样细细的品味人生、追求艺术、热爱生活,也许奇迹真的就会发生。
在《仁医仁术》一章中,“仁”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孔子对“仁”曾做过多种解释,简而言之就是“爱人”。作者抓住儒家“仁爱”的道德准则来谈医德医术,把医德医术置于儒家伦理的理论背景之下,不流于一般的理论玄思,而是集中探讨了医道仁道与尊重生命、关怀女性、身心健康的联系,书中有关实证性的历史范例随处可见,不仅较好体现了文史哲医融通,而且做到了现实逻辑思考与历史的高度统一。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作者作一次深刻的精神对话。认识自己难,反思自己和解剖自己则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在此方面,鲁迅先生曾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天鉴》摆脱了一般写作套路,从自己关心又有兴趣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一步步深入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理论阐述自然朴实,简明清晰,深入浅出,是一本诚实的书,一本真实的书,一本自由的书。唯其真实与自由,才会更加触碰心灵。作者经历了长期的基层生活,加上勤学思考和渊博知识积淀,其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眼光极为独特与深邃。读完《天鉴》后,我觉得作者应该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良师益友,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性情中人,其特有的理论勇气与思想锋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实属难能可贵,精神可嘉,成果可贺。我相信读者认真阅读后一定能够从中获得收益。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