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
《天鉴》是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的新著,细细品读,有不少的感悟。
透过一篇篇论述,我看到了一个追求真理的思想者,看到了一个笃功务实的践行者,看到了一个学习者和创新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心路历程,也感受到了一个公民,一个专家,一个官员高山流水似的人文情怀和“志存高远”、“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境界。
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人,我认同一些专家学者对《天鉴》的评价:是“官员写作的特殊样本”,能够窥视作者敞亮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历程;是一位思想者的明示和书写,是值得品读的文化玄机;是罗崇敏读书的积淀和执政的探索,又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想的闪耀。但是,我更感动于《天鉴》中罗厅长“教真育爱,淳民强国”,“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教真育爱的社会过程。”“教育者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全面发展,使人幸福生活。”(《天鉴》234页);“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认知、体验、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天鉴》240页)“我认知的现代教育,从本质上讲,应是排斥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的教育。生命即教育,生存即教育,生活即教育。人的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演进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三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天鉴》241页)“教育追求的是生命尊严,生存能力和幸福生活。”(《天鉴》249页)。“教育要遵守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天鉴》253页)。
在教育过程与其目标日益异化,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今天,作为一位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员,能够发出这样洞悉教育时弊、引导教育精神的声音,足见其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生态度。联想到其力推的“三生教育”和“减负”,更深深地感受到了罗厅长追求真理的态度和涤旧扬新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师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推进,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威胁远远大于生理疾病的威胁,这并非危言耸听。在笔者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方晓义教授联合主持的省院省校合作课题“云南省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系统方案研究”中发现,我省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也还有诸多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厅长提出的“教真育爱,淳民强国”,“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以及着力推进的“三生教育”对我省的教育,对于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追求幸福人生如同久旱的春雨。
对于云南的教育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虽然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一些举措也许还会面临“下改上不改”的系统不对接中。但是,有这样睿智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官员的引领,我对云南的教育满怀信心,对云南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提升满怀信心。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