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 魅力无限

2009-10-12 00:00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窝里鸟蛋鸟窝

徐 萍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提供的课例体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积极互动,多元对话,共同创造,不断生成的课堂阅读有效教学。

一、“对话”是一种教育情境,能唤醒学生的潜能与智慧

课程标准用“对话”界定阅读教学,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平等对话”不但应成为教育交往的一种手段,更应成为一种和谐的教育情境。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仅需要清晰的表达,还需要专注的倾听,它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互动过程。请看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雪儿》的导入片段:

师:每个人都有姓名。我姓薛名法根,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姓名,有什么感觉?

生:念起来有点拗口。

生:好像很生硬。

生:我觉得不好听,怪怪的。

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很喜欢,因为是父母给我起的,包含着他们对我的爱。我不但喜欢,而且还很自豪!说说你的姓名。

生:刘诗颖。

师:一个悦耳的名字。

生:金阳。

师:多么响亮的名字!

生:晏阳天。

师:“艳阳天”?充满诗意的名字!你的生活天天都是“艳阳天”。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包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的殷切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

民主与平等,正是对话的土壤和空气。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薛老师首先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品头论足,这个颇具“亲民”色彩的情境,大受学生欢迎。接着,让大家各自说说自己的姓名,教师及时风趣点评,发现每个名字里都包含着期望、祝福、关爱。课堂洋溢着“零距离”的平等、和谐氛围,对话的空气多新鲜哪!同时,那一句“再来念念这个名字(雪儿),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文本,与《雪儿》的精神“对话”的展开也就水到渠成、自然顺畅多了。

二、“对话”是一种交流平台,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与品味

文本是固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是师生都必须认真对待的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但师生不是被动地感知、接受文本,而是通过自主、深入地阅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把作者在文本中反映的思想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后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而后通过“对话”的方式与人交流。请看笔者执教《鸟岛》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板画稀稀拉拉的鸟窝)老师这样画鸟窝行吗?请你先认真读一读课文,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样画不行,因为书上说鸟窝是“一个挨着一个”的,不是离得那么远的。

师:你读书真细心,鸟窝“一个挨着一个”,那该怎么改呢?请你来试一试。

(学生改画。)

师: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真多呀!再读一读课文,谁来接着评?

生:我觉得这幅画还得改,那些鸟窝虽然已经挨在一起啦,可还不能表现多,书上还说鸟窝是“密密麻麻”呢!

师:“密密麻麻”,就是好多好多的鸟窝,我再添一些吧。(教师添画)这样可以了吗?

生:差不多了。

师:这里一堆,那里一堆,随外可见大大小小的鸟窝,真是“密密麻麻”。

师:(指图)看,这就是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的鸟窝,真是鸟岛的一大奇观。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片段二:

师:鸟岛上有鸟儿、有鸟窝,当然还会有鸟蛋!鸟蛋该怎么画呢?要想画得准确,就必须用心地读一读这一句话。(学生认真读句子:“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师:准备好了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自由画鸟蛋。)

师:(即兴采访)请问这位小画家,你为什么画这么多鸟蛋呀?

生:因为鸟岛上的鸟蛋很多很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书上不是说“到处是鸟蛋吗”?我画的还远远不够呢!

师:不错,读得好、说得好、画得好!再请问这位小画家,你怎么把鸟蛋画在地上了呀?

生:因为书上说“窝里窝外”都有鸟蛋。我想,肯定就是鸟蛋太多了,窝里都放不下了。

师:体会得真不错。再请问这位小画家,你怎么会想到用绿色的粉笔画鸟蛋呀?

生:我……我随便拿了一支笔……

师:是这样呀!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我们一起读读句子,找找答案。

生:哦,我明白了,鸟蛋有的是玉白色的,有的是青绿色的。

师:终于读懂了,不容易。看来这位同学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鸟蛋的世界。(齐读:“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多简单的两个句子,多有趣的两次绘画,多有深意的师生文本对话,多有个性的词语解读,这就是人文的课堂,这就是有效的对话式学习。为了让学生读懂“鸟窝多”,教师故意画出了稀稀拉拉的鸟窝,引导学生读书评画,就在读读评评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了体会“鸟蛋的多”,教师鼓励学生先默读文本,再外化为自由涂鸦,而后即兴采访道出真谛,对“到处”“窝里窝外”“玉白色、青绿色”等词的理解品味也就融入其中,学生在读读、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轻轻松松读懂了鸟蛋的色彩及不计其数。教学中的两次绘画,学生经历了独立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多次与教师、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多次对话,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既感悟到了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又感受到了文本内容的丰富多彩及作者的思想情绪。

三、“对话”是一种激活方式,能引领学生不断超越与创新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要想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就必须经历多元“对话”,共同体验感悟、理解、超越和创新的愉悦。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空间;学生“潜心会文本”,静心阅读,积极探究,敢于创新,放飞自己的想象,舒展自己的灵性。请看笔者执教《雨铃铛》的片段。

师:小雨点除了招呼小燕子,还会招呼谁呢?

(出示桃树、小草、青蛙等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演。表演中,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感受春意融融的景象。)

师:在表演中,有些同学说出了诗一般的语言。看来,写诗一点也不难哦!请你也来当小诗人,仿写诗句“它在招呼……”

生:它在招呼小草,快快长出新叶。

师:不错!老师帮你换几个字,读起来是否更顺口:它在招呼小草儿,快快发芽长嫩叶。

生:它在招呼小草儿,快快发芽长嫩叶。嗯,好像更有诗的味道了!老师,谢谢您!

生: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出来和我玩。

师:青蛙原来在冬眠,现在被春雨唤醒了,该干什么呢?你再想想,怎样说得更有趣一些?

生:(略作思考,高兴地说)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来捉害虫。

生:它在招呼桃树,快快开花结桃子。

师:都想吃桃子了,可没那么快吧!桃树开花了,粉红一片,像什么呀?试着改改。

生:老师,我来帮他改。它在招呼大桃树,快快开花露笑脸。

(师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沟通,将呆板的句式训练融于生动有趣的对话情境,巧妙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转换和对文本的超越。在充满浓郁的创新气息的课堂上,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窝里鸟蛋鸟窝
我家的母鸡
宝宝头上有鸟窝
Mini漫画
小猪:闲置“窝里”取“真金”
鸟蛋疑案
鸟窝
动物QQ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