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水泥路,自来水到户,住进小洋楼,用电不用愁”这样的顺口溜伴着灿烂的笑脸,出现在江西吉安市的一处处水库移民新村里。日前,笔者从北至南走访了吉安市许多移民新村,所见所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广大农村水库移民正在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村入户不再满脚泥泞,住着宽敞的楼房,电视有了几十个频道,用着阀门一开就来的自来水,有了干净的沼气煮饭、洗澡,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电脑也进入了寻常移民家。三十多年前从浙江省淳安县迁来的“两江”移民和万安库区迁出来的“库区移民”,如今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移民机构的精心指导下,红红火火地建设移民新村,开拓市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小康坦途。
见闻一:建移民新村热火朝天
在新干县溧江乡桃湾新村,笔者看到,水泥路通畅平坦,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农家院落干净整洁,自来水直通厨房……处处呈现出现代农村的崭新风貌。据村小组长介绍,前年冬天,该村投资了15万元对500多米的环村公路和1200多米长的巷道进行了硬化,投资1.6万元新修了一条长450米的水泥排水沟,投资2.3万元为全村68户移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投资10万元改造了25栋危房,村里兴建了一栋村落社区大楼,完善了村落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全村住房建设规划整齐,每家每户都基本实现了人畜分离。走访中,移民郑建廷兴奋地告诉笔者:“村里的住房经历了三代,刚从浙江淳安迁来时,住的是泥巴干打垒的土房,后来生活好了点,住上了砖瓦房,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住上了小洋楼。村里的路修好了,有的人家还买了小汽车。”不单如此,目前,全村100%的农户用上了电话(或手机),装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自来水,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还有不少的农户用上了热水器和洗衣机,甚至购买了电脑。谈及这些,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村里是荒山坡上崛起的新农村,住在这里,感觉和住在城里也没什么区别。”
吉安市共有水库移民185815人,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占全市人口的3.9%。移民刚搬迁时,吃的是薯渣,住的是祠堂,其贫苦困境可想而知。为此,吉安在国家移民政策和上级移民机构的指导下,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首先抓住移民支柱产业的扶持和建设移民新村这个重点,采取“结合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三结合方式,着力建设了新干县溧江乡桃湾新村、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峡江县水边镇幸福村、吉水县水南镇下车村、吉安县油田镇花桥新建村、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万安县五丰镇云洲平村等34个“村落规范有序,基础设施齐备,环境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改观”的移民示范新村,并以此带动所有的移民村建设。在实施中,全市始终坚持“三个最大限度”:一是最大限度筹措资金。移民新村建设,除移民资金扶持外,还积极争取当地发改委、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各移民点的项目工程向社会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低价定标。三是最大限度让移民自身参与工程。让勤劳的移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像新干县栗江乡桃湾新村、吉安县油田镇花桥新建村等村的移民新村建设,都是移民能人自己动手投工投劳的。
见闻二:学科学技术你追我赶
在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笔者碰到了刚从田里割禾回来的村民小组长仇兴才。仇兴才人勤快、脑子活,前些年种黄栀子发了财,前年又投入20万元承包200多亩水面搞立体养殖。说起致富的秘诀,仇兴才说:这全靠移民部门为他们提供的科技知识培训。他说,自己正是通过技术培训走上特色种养之路的。采访中笔者看到,农业机械在移民村里已得到极大的普及,耕作方式也与以前大有不同,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中技工人员的短缺,让许多移民群众深感知识的不足,因此学知识、学技术在不少水库移民村里蔚然成风,并大有你追我赶之势。
近年来,市、县两级移民部门加大了对移民的培训力度,仅今年上半年,就采取各种形式培训移民2000多人次。针对很多移民子女初、高中毕业无一技之长即外出打工工资低的现状,市、县移民部门拿出专项资金,委托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等专业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经过培训取得大、中专学历后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首批参加培训的移民子女现已在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就业,深得用人单位喜欢,月收入也比没有经过培训的移民子女的收入高出近一倍。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培训,不仅提升了移民的种养业水平,而且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移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这种改变不仅表现在技能的提高上,移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看到,广大移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增强了,每家每户都会对自家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进行清理,大多数的移民村都建了专门的垃圾池,许多移民村还建了花坛,栽了绿化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见闻三:创特色产业富民兴村
在走访中,笔者还发现,几乎每到一个移民新村都能看到一个新的特色产业:峡江县水边镇幸福移民村村民大面积种植花生、黄栀子、杨梅等经济作物,其中仅黄栀子一项每户每年纯收入就达3000多元;吉安县官田乡玉夫村种了50多亩翠冠梨,每亩可收益6000元以上;新干县桃溪乡瑶步凌村大力发展养猪;安福县平都镇向阳村的大棚蔬菜,新安村的礼品西瓜和甘蔗,万安县五丰镇云洲坪村的马铃薯等都是当地移民的支柱产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
这些特色产业的出现,既是广大水库移民多年的心血培植所得,也得益于吉安市为移民新村建设进行的产业扶持。早在几年前,吉安市就提出要依托示范村,通过引导移民发展市场前景好、有特色、效益高的种养业,带动广大水库移民创特色、树品牌、促效益。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着力扶持移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在保证移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引导移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二是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养殖。如新干县扶持桃溪乡瑶步凌村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猪村”;峡江县扶持马埠镇胡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甲鱼村”;安福县扶持平都镇向阳村成为周边省份都知道的“蔬菜村”。三是帮助移民能人创实业。安福县帮助该县张顺清、邵上海、邵传根3户移民联合到湖南创办胶合板厂,该厂年产值已达150万元,创纯利25万元。峡江县在“两江”移民中,通过政府和移民资金扶持,发展运输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8人。新干县的洪新贵、洪连宝二人不仅在本地办了企业,还分别在山东、上海办了企业,购了房子、买了车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作者简介]戴仁山,男,江西省吉安市移民办干部。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