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行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文章在对高校课堂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教与学的融合,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参与者。
[关键词]高校 课堂 教与学 融合
[作者简介]王永利(1964- ),男,河北保定人,江苏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工业学院研究课题“高校教与学互动体系”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JY0502000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50-02
课堂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教与学是课堂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课堂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教学观念的差异。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孕育了特定的师生关系的权利模式,在这种权利模式中,教师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名言,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成了教育史上“师生关系是传授者与接受者关系”的理论依据。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受到挑战。
2.课堂教学目标的迷失或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所能达到的预期表现和预期结果。目前,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迷失或偏离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很大;教学重认知目标的达成,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教师只考虑自己“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而较少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矛盾。(1)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表现为教材滞后,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2)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学生来源不同,个体差异性大,教师上课内容的深度难以把握;(4)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过于功利,缺乏对学习和生活的责任感,只满足获得学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和交叉使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实际上,高校的课堂基本还是沿用“教师讲、学生记”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以至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尽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增强了教学直观性、生动性,但是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使得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功能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减少。
5.师生交流互动不够,出现情感疏离现象。平等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得到建立,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甚少,情感疏离现象比较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以“权威者”自居,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不敢接近。有的教师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自己的学术科研上,教学则只是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而已,师生之间互不熟悉,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任课教师的名字。
6.教与学考评体系的缺失。(1)缺乏对老师教学效果客观明确的评价。在职称晋升中,主要的考核指标有外语能力、公开发表的论文数目以及刊物类别、科研“成果”数目和质量、指导研究生情况等,这些指标主要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及自身的勤奋努力来达到。(2)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客观正确的引导。考试体系还是以试卷考核为主,存在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等弊端。(3)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存在差异。社会所需求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与学的评价中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二、加强高校教与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消解矛盾从而走向统一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加强课堂教与学在观念、目标、内容、手段、情感、评价上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1.课堂教与学观念的融合。教与学观念融合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转变课堂“领导者”的观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要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开展课堂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研究者、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讨论的参与者或主持者、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要改变功利主义的学习目的,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转变中学式的学习方法,要尊重教师的劳动。
2.课堂教与学目标的融合。教学目标包含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服从、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则必须服从、服务于专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把它们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背景中加以考虑。(1)要明确课堂“教”的目标。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中,不能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素质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2)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3)要找到教与学目标的融合点。教师上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和自己美好的主观愿望,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愿景、专业需求以及学习的基础。
3.课堂教与学内容的融合。实现课堂教与学内容的融合,就是要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需求、就业趋势、能力培养等要素。(1)课堂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温家宝总理到江苏省考察时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必须把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2)课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专业的需求。每门课对学生都很重要,学好了都有益处,但是,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内,应以学生专业的知识、能力需求为中心,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架构,而不是各门完整课程的累加。(3)课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专业的基础实际。要加强各门课教学内容的沟通协调,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和同时缺位的现象。同时,针对学生生源不同以及部分文科生学理工科专业等现象,教师的部分教学内容必须前移,实现知识的对接。(4)课堂教学内容要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因此课堂上要增加讨论、试验、实训的内容和时间。
4.课堂教与学手段的融合。课堂教与学活动的融合,就是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思维的同步、思想的共鸣。为此,在课堂上要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以及必要的课堂考核办法等。(1)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应自备多媒体课件,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布置大量课后阅读案例,使得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老师应着重用基本理论来分析最新的动态与进展,融会贯通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授的书本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科研跟踪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科的多元需求,并根据条件和需求,请专家学者报告与讲演,充实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题讨论教学法,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营造师生平等参与的学术探讨氛围,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能力;项目训练法,能加强学生的团队组织、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进行项目开发与设计的协调能力;仿真与模拟训练法,可以使课堂教学获得多重目标的综合成果。(3)注重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与学融合的前提。高校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掌握其中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讲述时进行有意讲解,要了解会使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举例、讲述过程中穿插进来。同时,在教学组织中要更加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听众;开展小组活动,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比赛,激发兴趣,完成课题;以老师的热情、激情、幽默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运用表扬、赞许等激励手段,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必要的考核。随堂考核成绩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所学知识、能力掌握情况最真实的体现,也是教与学活动融合的必要手段。
5.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6.课堂教与学评价的融合。构建课堂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估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必须服务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必须考虑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的变化,考虑到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区别,要基于对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基于事实的判断开展研究。(1)建立专家、领导、同行三级听课制度,覆盖全校的每一位教师,现场查找问题,研讨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制度,提高学生评教的参与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教师“评学”制度,教师评学,不仅仅局限于最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上,对学生班级及其所在院(系)学风也应做出评价,加强与学生工作的沟通融合,促进授课班级学风的转变。(3)建立科学的试卷评价制度和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制度。不能仅仅以不及格率评价教师,也不能仅仅以期末最后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加强教学过程的考核,淡化期末死记硬背的试卷考核。(4)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要与教师职称晋升、奖励挂钩;学生评价要与学生所在院(系)、辅导员的考核挂钩。
[参考文献]
[1]金凌虹.课堂教学:高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7(5).
[2]顾小存.感受美国高校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马本和.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