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林 陈 良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血栓性脉管炎患者48例,男46例,女2例:年龄19~74岁:其中上肢9例,下肢39例:虚寒型18例,血瘀型14例,热毒炽盛型9例,气血两虚型7例:病程2~48个月。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分型论治,并结合西医治疗。
虚寒型或寒湿型:此型多属早期或恢复期阶段,是寒邪过盛,寒凝血瘀,经络阻塞而出现的阴寒阻塞症。患肢喜暖怕冷麻木疼痛,保暖则缓,触之冰凉,皮肤苍白或潮红,呈间歇跛行。属早期无溃疡或坏疽,晚期恢复期阶段,创口愈合,而寒象仍存者,舌质淡,苔薄白,时有齿痕,脉象细或迟。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选阳和汤加减:熟地30g,鹿角胶20g,干姜瞻,肉桂10g,白芥子9g,当归20g,甘草6g,丹参30g,红花12g,地龙15g。加减:上肢加桂枝10g;下肢加牛膝10g;寒重加黄芪90g,附子12g;气血虚加黄芪60g,党参30g;偏热加金银花60g,元参20g。
血瘀型:此型属营养障碍期或恢复期阶段。患肢营养障碍,皮肤紫红或青紫,活动或下垂肤色加深,麻木跛行,肿胀疼痛,趾(指)甲增厚,粗糙变脆,色黯或瘀斑,肌萎缩,舌质红绛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5g,鸡血藤30g,生黄芪60g,赤芍10g,川芎10g,水蛭9g,元胡3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甘草6g。加减:偏热加银花60g,元参20g;偏寒加肉桂10g,干姜10g,附子15g:偏气虚加党参30g。
热毒炽盛或湿热型:此型是气滞血瘀,寒湿郁久化热所致或水湿瘀血热毒阻碍气机,形成气滞不通瘀湿内阻之症,系坏疽期。症见局部坏疽,气秽,溃烂,发红,喜凉怕热,全身消瘦,患肢剧痛,日轻夜重,皮肤紫暗,渐变紫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120g,玄参120g,当归90g,蒲公英60g,紫花地丁30g,生甘草10g。丹参30g,桃仁15,红花10g,地龙10g。加减:湿重加黄柏15g,士茯苓30g,牛膝15g,防己15g,益母草15g。剧痛加水蛭6g元胡20g,乳香10g,没药10g。
气血两虚型:此属早期或恢复期阶段,体质虚弱者。忠肢疼痛较轻,皮肤干燥,肌肉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疲倦,溃后疮口不收,肉芽灰暗,脓液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补气养血,佐以活血通脉。方选顾步汤加减:黄芪90g,当归60g,石斛30g,党参60g,白术15g,茯苓15g,熟地30g,赤芍15g,川芎15,鸡血藤30g,水蛭6g,丹参15g,牛膝15g,甘草10g。
外用药物:对肢端未溃者用毛冬青根10Og水煎后,泡洗2次/日,1小时/次;然后外涂冲和膏和红灵丹油膏。对出现溃疡者,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清洗溃面后,涂露蜂房油膏或紫草油膏。对溃面坏死组织者进行清除,对基底显露新鲜肉芽组织后。应行溃面植皮术或缝合术,对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较清的行截肢术,并主张术后中草药物改善远期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明显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分,并能持续步行>1500 m,无不适。②显效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肢体末梢血循环障碍及血流图明显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分,并且持续步行>500 m。③进步I肢体创面接近愈合或缩小,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明显改善,步行速度100~120步/分,并能持续步行300 m左右。④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恶化。
结果
本组48例中,治愈25例,显效12例,进步6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总疗程24~98天。
讨论
对病程较长,病情发展缓慢的。应充分发挥中医学在血栓性脉管炎治疗中的独到之处,溶栓、抗凝、降脂,解痉止痛、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抗自由基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龙、玄参、牛膝、水蛭、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元胡、赤芍、川芎等均可改善血管壁的弹性,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的凝集,具有抗凝抗栓止痛等作用;人参、党参,黄芪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并对神经和血管具有扩张保护和修复作用;附子、肉桂等促进抗体生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成熟,使抗体存活时间延长,可防止细胞毒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研究和实践证明,中医理论和中草药物的应用,完全能够控制血管炎症反应,扩张动静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有效消除血栓,降低血液粘滞度,修复血管内皮组织,改善血管壁弹性,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血管再生,增进血管缺血坏死区的供血,修复机体机能,保全肢体、降低截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