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可导致老年人低血钾老年人服用的一些药物,如利尿药呋塞米(速尿),抗高血压药氢氯噻嗪、寿比山等有排钾作用。加之有很多老年人由于疾病关系而偏食或忌口,都可以影响钾的摄入和吸收,而激素则可引起水盐代谢异常,促使原有的血清钾的进一步降低,严重时可引起肌无力、瘫痪、还可以引起缺钾肾病和心律失常。
导致骨质疏松和器官萎缩长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可促使蛋白质分解,造成肌肉萎缩。同时增加钙、磷代谢和排泄,从而导致溶骨作用,造成骨质疏松和肌病、肌痛。老年人对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且在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绝经后的妇女服用激素类药物,极易引起骨质疏松,常可造成骨折或骨坏死,以及肌萎缩所致的肌无力和疼痛,尤其不宜使用。
安眠药
药物的积蓄现象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其他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在老年人就可能出现问题。安定类药物体内积蓄所产生的慢性中毒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可造成定向障僻、抑郁或激动以及步态失常等中毒反应,且往往被误认为是年迈的自然衰老现象而被忽视。此外,还町山现不思饮食、嗜睡以致营养不良。长时间使用可成瘾,应避免短作用的苯二氮草类药物使用>4周。甲丙氨酯(眠尔通)是有成瘾性的抗焦虑药物,且有肝毒性,老年人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应避免使用。
巴比妥类不良反应有头晕脑胀、步态不稳、容易跌倒造成骨折,还可产生类似动脉硬化性痴呆及智力障碍等,中等剂量巴比妥就会抑制呼吸中枢,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毒性反应。
洋地黄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排泄慢,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中毒,如地高辛、洋地黄毒苷之类,可引起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等洋地黄中毒现象。因此老年人应慎用洋地黄类药物,用药量约为青壮年剂量的1/4。
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长期服用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止痛药,害多益少。保泰松可引起浮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胃肠道症状;炎痛喜康(吡罗昔康)等可引起心律紊乱、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胃肠道症状;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等反应;阿司匹林等解热止痛药可使老年人大量出汗而虚脱;扑热息痛超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发生低血糖症、肝肾功能衰竭等。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或少用。
麻醉镇痛药
哌替啶(杜冷丁)不是一种有效的口服镇痛药,而且与其他麻醉镇痛药相比有许多缺点,老年人应避免使用。度冷丁、吗啡等麻醉剂,药物的安全范围小,老年人对其特别敏感,常有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容易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受到抑制等严重情况,而且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治疗量度冷丁的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如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和心动过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短时间内反复给予大剂量度冷丁能产生震颤、肌肉挛缩、反射亢进,以至惊厥等中枢兴奋症状,中毒剂量能抑制呼吸。反复使用也可成瘾,突然停药亦可发生戒断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
度冷丁禁用于脑损伤、颅内疑有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喷他佐辛(镇痛新)可引起许多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精神紊乱、幻觉等,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此外,反复使用可成瘾,突然停药亦可发生戒断症状。
泻药
老年人长期服用导泻药,如酚酞、大黄、液体石蜡等,不仅能引起结肠痉挛,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A、B、E、K的缺乏,应慎用。服盐类泻药、退热药和磺胺类药物,应尽可能多饮水,以补充机体失水和防止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
胃复安有强烈的止吐作用,是治疗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常用药物,一般只有1%病人出现不良反应。而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服后易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阵发性肌张力障碍。不良反应表现十分复杂,易被误诊。老年人不用为宣。
氨茶碱
老年人服用氨茶碱易发生中毒,表现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骤然降低等。肌内注射时,可引起注射部位剧烈疼痛。静脉注射则可能兴奋心脏,引起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死亡。老年人应慎用。
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都是“耳毒性抗生素”,可以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使人听力减退、耳鸣和眩晕。氯霉素、台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些药物对老年人来说,必须慎重使用。
肌肉松弛药和解痉药
老年人对多数肌肉松驰药和解痉药,如美索巴莫(舒筋灵)、卡立普多(肌安宁)、美他沙酮、阿托品、颠茄等耐受性差,有的有抗胆碱不良反应,尽可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