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锋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秉承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不过于限制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的空缺,给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留有较大空间,而这块空间如何挖掘成为课改的关键。
关键词:非应试空间;信息素养;网络存储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现代学科体系的重要工具性学科之一,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秉承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不过于限制教学内容,采用了主题引导、方法分析、过程规划的形式,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的空缺,给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会考要求的同时,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完全可以挖掘出一半的“非应试空间”,其实这一块“非应试空间”也是围绕新课程的主题展开的,是会考要求的外围拓展,是信息素养和技术文化的提高空间,而不是自由发挥、即兴教学。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二节理论课上,如果照本宣科,一味强调学生要记住信息的四大特征、五次革命等,这样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值和兴趣系数在第一节课就得下降一大半。其实,我们只要用很少的时间解释清楚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是信息技术基础以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就够了,其余的篇幅大可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学,而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与学生探讨信息技术相关话题,比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文化、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幻想未来的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计算机等)、幻想未来的信息技术将怎样改变未来的世界……
信息的获取这一章节除了了解各种常用的因特网服务,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合理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能辩证地认识信息的有效获取对于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影响以外,在操作方面应引导学生学会网络存储,学会免费邮箱和网络硬盘的申请和使用。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在初中就申请了免费邮箱,没有申请的同学也可以用QQ自带邮箱或请同学帮忙申请,不作为操作重点,但邮箱的使用大多数同学只局限于与他人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怎样把邮箱作为存储信息的空间呢?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局限,“写信”给自己!(把邮件发送到自已邮箱,自已接收)而且信不用“写”,只要把网上的好文章或图片直接复制粘贴到写信的地方就可以了,如果是下载的小软件或歌曲可以用附件存储或网络硬盘存储,以此实现信息的安全、持久存储,而且只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随时随机调用信息,比存储在硬盘上方便而且安全。这个方法也可以作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平台,作为课内外作业、师生课内外互动的平台,并且强调学生上网时要养成同时打开邮箱的习惯。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以及学生网络学习生活的培养来说,这些实践操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必然会给教师带来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新课程高中的教育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必修模块中,去掉了很多基础性知识和操作的介绍。由于各地市教学要求、教学环境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硬件设施的落后,使得正常的计算机教学无法开展,很多学生根本没法完成初中阶段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零起点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考虑这些“零起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或适当补充基础内容的教学,或对部分“零起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其次,由于必修模块是基础,强调大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培养;选修模块是发展与提高,强调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所以必修模块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性,比如电子表格教学内容在新课程中只有几页内容介绍,这块“非应试空间”我们是否要挖掘呢?从电子表格软件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来考虑,当然是必要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单一地应用一种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的。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非简单的记忆模仿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构建学生的信息素养。毋庸置疑,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最具活力的学科领域之一,无论是作为学科研究的对象,还是作为学科教育的一个课程门类,信息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魅力,信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和工具性与课程是否列入高考无关。
参考文献:
[1] 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信息技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