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獠牙》中的生态伦理意识

2009-10-09 09:56尹静媛
电影文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

尹静媛

[摘要]《白獠牙》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将动物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的核心,通过讲述一只混血狼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他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的批判。这种拟人化的、略带诙谐的笔调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对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衡量自然界价值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责任;自然,爱

一、引言

《白獠牙》的开篇设置在严寒的北国荒野。作者描述了母狼同人们的周旋、公狼与母狼的家庭生活、小狼的出生和成长。这种拟人化的、略带诙谐的笔调可以被看作是作者对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衡量自然界价值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小说中母狼对人和狗的袭击、公狼在争夺配偶过程中血腥的场面,都体现出原始的自然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看似无情的法则却是整个生态系统得以维系、获得平衡的关键,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然而狼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是留下了负面的意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将自然中的生物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能够为人们所利用的即为好的,得到人们的保护;不能为人们直接服务的或对人类的生存有某种负面影响的即为恶的,应予以消灭。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忽视了生物的内在价值,最终给自然和人类都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痛苦中的成长

小说中的小狼虽然生存环境极其艰苦,每一天都要面对死亡的考验,但它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无忧无虑,是一个快乐的、自由的个体。当返回印第安主人的营地后,它就永远地失去了自由。但是白獠牙却没能得到主人的呵护与关爱。主人格雷·比弗对待狗的态度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将人类与自然分离的二元论思想。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及生物学家勒内·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无感觉无理性的机器,他们像钟那样运动,但感觉不到痛苦。由于没有心灵,动物不可能受到伤害。”这种二元论完全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否定了其他物种的权利,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寻找到理论依据。

杰克·伦敦对白獠牙性格成长的描写不仅颠覆了笛卡尔的二元论,而且批判了人类对动物的自私与残忍。白獠牙有着与人类一样丰富细腻的情感。它深爱自己的母亲,但主人为了偿还债务,强行拆散了白獠牙母子,还暴打了试图追上母亲的白獠牙。这给它年幼无知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它的生活笼罩在失去母亲的安全感和随时被主人惩罚的阴影中,对它日后的性格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獠牙在格雷比弗身边虽然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但至少它还能拥有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只要一切听命于主人,它与主人倒也能相安无事。但随着“美人史密斯”的出现,这种人类与动物之间最基本的契约关系也得不到保障,白獠牙被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为了彻底征服白獠牙,把它变成给自己挣钱的工具,“美人史密斯”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残酷折磨白獠牙。其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白獠牙生性凶猛,身上充满了野性,可以被看作是未被驯服的自然的象征。在“美人史密斯”看来,对白獠牙的绝对占有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实惠,更能显示出他在人类社会中的个体价值。可以说,“美人史密斯”的行为折射出“我们的文明是一种统治者的文明”这一残酷现实。

作者对自獠牙悲惨处境的描写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类与动物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由于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他们对自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生态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生态伦理学者提出了将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著名生态伦理学者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敬畏生命”的口号,他认为,“人类同情范围的扩大是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他还明确指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从小说中自獠牙与它第三任主人威顿-司考特的亲密关系中读者能看到作者类似的生态伦理观,较之传统的伦理观它更为深入和完整。

三、幸福的归宿

白獠牙的第三任主人威顿·司考特是正义与仁慈的化身,他决不容忍虐待动物的行为。作者对白獠牙与威顿·司考特的关系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建立和谐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向往,用司考特的话说就是:“它需要人给予仁慈。”这种仁慈不仅仅是出于怜悯,更是源自人类对其他生物的尊重,源自对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关系的认识,源自人类博爱的胸怀和对自然所负有的生态责任的认同。

司考特的爱与尊重抚平了白獠牙心中的创伤,使它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获得了新生。“它学会爱了。”这是它对司考特仁爱的认可和回报。小说结尾处白獠牙在司考特家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画面。

四、结语

《白獠牙》通过讲述混血狼白獠牙在人类社会中性格形成与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作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即对建立和谐的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的批判。在《白獠牙》的创作过程中杰克·伦敦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将动物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的核心,为2口世纪美国生态文学的蓬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