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风格”之后?

2009-09-30 07:16
山花 2009年18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师

黄 涛 钟 颖

1、“极简风格”在中国的发展的现状

以“极简风格”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如今在中国,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从极少有人知道,不太被消费者接受,到今天成为中国设计界的主流风格,以至于当今中国的设计——无论是来自于西方世界,国外著名设计师,还是来自于中国本土设计师——采用的设计类型大同小异,基本上全部都是“极简风格”,最为有趣的是,“极简风格”以一种代表着高雅、品位、现代的姿态完全为国内市场所接受,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设计风格,成为一种时尚。仿佛消费者消费的如果不是简约主义设计,就不具备真正的审美,就流于俗套一般。

但是从一方面来说,所谓“极简风格”是舶来品。并非由中国这块土壤上自动产生的美学风格。在开始也不是由大众发自内心愿意接受的。尽管这几年几乎人人都在讲“极简风格”?但是这种现象并非反映了设计者自动的审美追求。仅仅是在学校听到、读到、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种审美流行。就设计师个体而言,那些正在创造着现代主义设计作品的设计师们,却并不一定有意要成为现代主义者,他们似乎是被现代主义的潮流裹挟进来的。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非是真实的,而是被市场所创造出来的;能够设想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中国13亿人民使用的产品被某一种审美观念所支配,都生活在同一种简洁,甚至单调并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群、种族无差别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话,那么将会对不同民族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传统文化的精髓沿承,是否会逐渐消失呢?健康、丰富的生活方式又体现在哪里呢?……这一系列沉重的问题是设计师基于自身职业道德和历史责任感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国设计界为谋求自身生存与自身发展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极简风格”在中国得到发展的必然性

“极简风格”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现在却充斥着整个中国的市场,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尽管现代主义运动所具备的“极简风格”,在今天已经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但是现代主义所弘扬的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对于中国,一个刚刚建立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设计思想尤其具有价值,所以说,现代主义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当代中国设计的主流选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1功能主义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现代主义设计从产生的根源上来讲,它就是工业时代的大众对于功能上优良产品的渴求,而工业化为这种渴求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从芝加哥学派首次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设计应面向大众而不是权贵的思想”。这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实质上是为平民化而设计的思想。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通民众占社会的绝对主体,特别是中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人民群众的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因此,现代主义所强调的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当代中国是极有价值的。

2.2理性主义精神对中国现代主义建设有推动作用

现代主义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以德国乌尔姆学院为代表,将设计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与感性因素,从而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性。由于现代主义对科学与技术发展所持的乐观态度,极力主张在设计中采用现代材料,并且努力探索新技术,将现代材料与现代技术融入设计中,符合科技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现代主义所具备的这种理性精神对正在迈进现代主义建设的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3简约风格体现新的美学要求

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贡献在于提出“少就是多”的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倡导简约之美,是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必然产生的新的形式。这种设计语言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简约的几何风格。简约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美学风格,体现了工业时代的效率与理性,突出机械加工和批量生产所要求的特性。它剔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为产品节省了材料和工时,更好地体现了功能。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不足,人民尚不十分富裕的国家来说,大力倡导简约之美,是有其合理性的,所以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中国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市场,都选择和承认了现代主义的“极简风格”,但是我们同时要认识到,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是存在着巨大的断层的,在本质上其实缺席了现代主义阶段,所以当今充斥了整个中国市场的“极简风格”并非如同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经过了发展与成熟、追捧与批判,而是在认识中只顾及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所以难免有失片面。

3、什么是真正的“极简风格”

今天,中国设计师对“极简风格”的认识是有一定的狭隘性的,“极简风格”并非就是“简洁”“呆板”的代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极简风格”,什么是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呢?

3.1极简主义艺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19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革新的实验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极简主义就是其中之一。极简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艺术中复杂的观念和物体形态转变为通俗的表象,将其提升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追求简约、明晰的造型,采用将单体元素系列化的手法,提炼新概念,摒弃传统的俗套与浮华。而当时社会正处于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变革中,极为需要一种新的形式来适应这种变革,而“极简主义”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以一种鲜明的姿态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相契合,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所以被现代主义设计所选择,并应用于其各种设计实践中,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典型风格。

3.2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

现代主义设计作为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其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它的确切定义、面貌特征、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等,都极其复杂。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开始,已经开始在设计中追求一种民主性,到了新艺术运动时期尽管还是一场形式上的革命,但是可以看出,新艺术运动极力摆脱矫饰风格,是古典主义(新旧)向现代主义发展的过渡期。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革新,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了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材料的运用。从而把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完全依传统材料的传统打破了。继而,从建筑革命出发,又影响到工业产品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本质上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采用的是一种一元的

设计手法,主张形式遵循功能,以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阐述的“少就是多”作为其设计的基本原则。正是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例如,米斯·凡德洛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图一),米斯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透过那大片玻璃墙差不多就能看见全部的内部构件。展现出了明确的结构体系。似开似闭的空间印象,布置灵活,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使整个建筑物显出简洁、高贵、雅致。

3.3当代“极简风格”设计的新形式

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极简风格的几何形式造成了一种冷漠、呆板、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状态,与传统的决裂抹杀了设计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形成千人一面的“国际风格”。这种以一元代替多元的设计手法,最终由事实证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因此,西方社会又开展了一系列的设计运动——例如波普运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现代主义而做出的修正与批判,所以现代主义设计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形成了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当代设计,这批新的设计传承着“极简风格”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发展出了新的特点。而当代“极简风格”设计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统一的设计理念。第二,具象转向抽象。第三,对新材料的使用。第四,表现比再现更重要。

以国家体育馆“鸟巢”为例(图二):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的国家体育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赋予体育馆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尽管仔细看来,“鸟巢”建筑结构两层皮,资金耗费惊人,整个体育场结构由各个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外观看起来杂乱无章,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又好像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抑或是陶瓷的纹路。这种富于变化的外形并不是一种非常单调的造型,但是它却是“极简风格”的代表作品,这是因为:从整体上来看,第一,国家体育馆在设计上符合一元的、统一的设计理念,其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第二,设计者们对国家体育馆采取一种抽象的形象,对其外观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的建筑外观使得“鸟巢”的空间效果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第三,国家体育馆在结构设计上奇特新颖,而且在搭建中,采用了受力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的新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Q460,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第四,“鸟巢”象征着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所以说,尽管鸟巢在造型上具有丰富的变化。但是其核心的几点都符合当代现代主义的精神。所以这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主义设计,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并非仅仅是简单、呆板的代名词!

4、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在选择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只是一味地强调简洁、功能、几何化,形成了一种口号式的宣传,在中国设计界,回顾其流行历程我们不禁发现,消费者对设计的认识和在物质条件好转后表现出来的对生活文化的需求都没有充分明确。“极简风格”似乎一直和我们是一种平行关系,却没有真正地与我们日常生活融合。所以,目前市场中流行的简约是在中国设计初级阶段所形成的特有形式,它并非等同于真正的“极简风格”,而是设计师缺少对风格的理解,消费者缺乏对生活的挖掘的产物。设计人员也缺少对生活的挖掘,空洞的设计也就缺少生活激情,过于单调,成为为了风格而抛弃生活的“伪简约风格”。为“玩酷”而设计的游戏替代了对设计本质的追求。“简约”成为简单。所以,过分强调形式而忽略生活本质需求与内涵的“伪简约风格”的淡出是历史的必然,毕竟简约已经被曲解。导致反简约风尚也就势在必行。毕竟,反虚假、反形式主义、反缺少文化内涵的设计,是整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然。所以,名噪一时的简约主义到了今天又必然要受到批判,甚至“简约”成为简单、雷同、缺少特定地域文化、缺少温馨的代名词。“极简风格”从普及到流行,从流行到通俗,又从通俗变成庸俗,直至退出主流设计也就在所难免了。

5、中国的伪后现代主义设计

那么,在“极简风格”之后,中国应该怎么选择自己的设计之路呢?是否像西方一样去选择波普风格、解构主义,抑或是后现代主义……

从中国当今的设计现状来看,有一些设计师为了打破“极简风格”给市场带来的枯燥乏味的现状,开始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大思潮中去寻找设计灵感,创作了一批带有后现代主义设计标签的设计。纯粹地追求时尚而导致面临尴尬跟从的后果,他们随着对时尚的追求而变来变去,而时尚也总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那个时代的元素与符号或是造型风格被残留了下来,而一部分设计师就再用这些符号来涂抹他们的设计,在现今的设计中随处可见对于七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刻意仿造。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欧陆风格”。诚然,“后现代主义”在今天已不是最时髦的标签,但是人们似乎一时也难以找到超越它的概念。甚至对于中国设计界来说,后现代主义或多或少还是一种新东西,那么是否后现代主义设计真的可以为中国设计界注入新鲜的活力?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工业设计的发展在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断层,在西方世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大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内战和政治动荡之中,我们缺席了对于现代设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这五六十年。其实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非常符合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需要,但是,当时的中国为了尽快积累雄厚的物质财富,人为地割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循环过程,造成了国家GDP高速增长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的不协调状况,最重要的是。现代设计是要满足和促进人民消费的,而在那个年代,消费是被人为抑制的,因此现代主义设计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得到发展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现在,在没有经过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沐浴的中国,后现代主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退潮的环境下,被重新提起,后现代主义这种本身的含糊和暧昧难道真的能够为中国不成熟的现代设计提供一条真正的出路吗?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以现代主义设计为基础的。尽管现代主义从理论上说强调抛弃传统,但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西方古典美学内涵。并且为了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进行了长期复杂成功的转化,我们中国缺少这样的转化环节,当代中国的设计是没有根基的,我们设计的长河在这里发生了断流,中国的当代设计也成了无源之水。

6、结论

那么,到底中国设计的出路在哪里?在“极简风格”之后,中国到底应该选择什么风格,难道中国设计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吗?到底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可以跳出风格或主义的框框来寻找,那

就是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中所要追求的,并非是什么设计风格或是哪一种主义,因为其实,无论是什么主义、什么风格,都不过是些名词,更重要的含义是,设计师在做设计时,要围绕一定的设计准则,由内向外地、自发地进行设计,从人道主义理念出发,去关怀这个世界,从实现巧妙的功能,到竭尽全力保护环境,充分发掘和体现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以一种超于普通人所具有的热情去进行设计。所以说如果去寻找什么所谓的设计方向,追逐“风格”,反倒不如研究设计准则,这才能激发“中国设计”真正产生出来。

6.1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内核是长存的,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的,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没有价值,所以在设计中,对功能的考虑还是不能被忽视的。

6.2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设计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其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提出了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后,他关于“有限资源论”的观点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因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绿色设计开始得到关注和认同。同时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可以防止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产生“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之类极端表现的现象。所以说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当代设计中依然是一条重要准则!

6.3人性化考虑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雷夫斯就认为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并于1955年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人性化是指厂家在设计产品时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所以说,无论任何设计都是“为人的设计”,人是设计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中追求人性化也是一条重要的设计准则。

6.4地域特点、传统文化

地域特点、传统文化也是现代设计创作的最基本的出发点,适用于地域气息浓厚的地区或城市,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设计,甚至是一些追求复古的特殊情怀。甚至对于现代主义设计来说,在这样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设计革命中,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出西方对于传统的一些继承,现代主义设计尽管在极力地抛弃传统,但是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西方古典美学内涵以及理性主义的思想。所以对不同地域、传统的尊重也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之一。但是设计师要表现的绝对不是再现传统,而是在设计师所处时代、地域中用当时特有的观念对传统的反应,由设计师当时所处的人文等环境决定的。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图三),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吸收中国园林建筑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院的处理,集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苏州式庭院于一体,格局典雅。

6.5尊重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现代主义一元的设计方式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真正需求,当今社会也并不是只有“极简风格”,才代表真正的审美,所以针对大众的多元化审美,设计应该是从大众愿望和希望的思想引导出来的,做大众发自内心愿意接受的设计,解放消费者的真正审美,由人们真实的消费欲望引导市场,而非是被市场所创造出来的。打破全民“极简风格”,从民族内心深处挖掘设计灵感,这样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沿承,塑造健康、丰富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在设计中坚持以消费者真实需求为主导的设计原则也是设计的重要准则!

综上所述,中国设计在“极简风格”之后应当走怎样一条路呢,是去选择一种新的风格吗?但是,设计不仅仅是造型上的风格问题,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文化。因为风格永远不会一成不变,风格会像文化一样不断地引进、变化。在意大利设计师心目中,“从一座城市到一把勺子”,设计成为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引领着全球的设计时尚与潮流。意大利和中国都是传统文化大国,中国也完全可以像意大利一样根据本民族特点产生中国自己的设计,所以,中国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首先就是要尽量弱化自己身上什么风格或是主义的标签;其次,在设计中要把握好设计的真正核心,也就是“功能主义+绿色设计+人性化考虑+地域特点+尊重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一核心要求;最后,要充分发掘和体现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从内向外,自发地进行设计,并且真诚地怀有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崇高愿望和理想,以人道主义理念去关怀这个世界。从实现巧妙的功能,到竭尽全力保护环境,尽可能地解决矛盾和冲突,这样做出的设计一定可以达到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甚至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极简设计之后,我们应当选择的设计之路,也是所谓“中国设计”能够真正产生的必要条件和过程!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推荐一个设计师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