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方法在徐贵祥小说中的运用

2009-09-30 07:16钱耐香
山花 2009年18期
关键词:铁山高地斗争

钱耐香 易 明

徐贵样,安徽省霍邱县人,1959年生。“20世纪末,徐贵祥以长篇小说《仰角》(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为突破口,随后几乎是一年一部连续推出了《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明天战争》、《高地》等一系列长篇力作,成为了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2005年,《历史的天空》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历史的天空》是徐贵祥最具实力的作品,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朱向前对这篇小说作过这样的评语:“《历史的天空》在各种历史的偶然背后,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纵向而又曲折地演绎了梁必达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与心灵史,从而以鲜活强悍的人物性格和人格的光芒照亮了苍茫深邃的历史的天空和当代战争文学的人物画廊。作品凝重雄浑,充满了战争文学的阳刚正气和崇高风范,故事跌宕起伏,包蕴了聪颖的战争艺术和兵家智慧。”徐贵祥在《历史的天空》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有瑕疵的英雄梁必达,原则性强的政委张普景,革命阵营中的反面人物江古碑,纯洁聪慧的东方闻音,还有颇有个性的国民党军官形象,如铁骨铮铮的石云彪、莫干山,狡诈阴险的刘汉英等。《高地》讲述了军人严泽光和王铁山自解放战争以来40余年的情感与命运纠葛,并由最初的爱情争夺战升级和变形为关于军人荣誉和尊严的“战争”。徐贵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使用对照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对照中鲜活起来,在对照中清晰起来。

一、梁必达形象与张普景形象的对照

在《历史的天空》中,作者将梁必达与张普景进行对照刻画,使得人物性格在对照中更加鲜明。梁必达在早期对革命的认识,只局限于革命就是多杀鬼子,对革命的性质、纲领和目标显然了解不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不明白。他因杀鬼子有功,作战回来,要别人抬着他,在庆功宴上也肆无忌惮地拉着东方闻音的手不放,抢夺新兵的新鞋,接受任命时要挟组织,挪用公款,挟枪拜寿,除杨庭辉和王兰田外,不听其他人的命令,自以为有功,目中无人,飞扬跋扈,无组织无纪律,搞“桃园结义”,占卦出兵,充满着土匪习气、江湖习气。而张普景则是个对革命有着美好憧憬的“纯粹的”布尔什维克,发现凹凸山的革命与自己的理想差得太远,现在来了一个更加捣乱的梁必达,更是难以接受。张普景对于杨庭辉袒护梁必达进行过多次艰苦的争论,他认为应当捍卫革命的纯洁性,不能因为梁必达多杀了几个鬼子就降低了组织的标准,革命有更大的目标,有比杀鬼子更重要的事情。他提出不能过分强调单纯的军事观点,而忽视了政治原则,让一个刁蛮野蛮趣味低级的人担任指挥员,有损于八路军的名声。在“纯洁”运动中,他积极参与,并在讨论对梁必达的处分时,毫不掩饰自己想除掉粱必达的想法。但是他认为要证据充足,按原则来处分梁必达。从这一对照中,将一个只知杀敌勇猛的“混世魔王”与一个革命理想化的布尔什维克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对梁必达与张普景的对照不只是在对革命的认识上,在其他方面也有过深入的刻画。梁必达浑身上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军阀习气及一些“邪侠”品性。抢占政委张普景的党委书记位子,为了面子不愿意公开自己军内的假典型真相,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不是梁大耳朵就是东方红,还要给张普景的女儿取名张原则,在张普景不同意的情况下,坚决打通了两家的院子,让孩子们到张普景家蹭饭吃,在家里挂着自己高大无比而张普景仰着头望着他的合影。与梁必达不同,张普景则是一个讲原则重证据一本正经的人,他与梁必达的军阀习气不断地斗争,从没放弃,从没气馁。他不计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当然也无法与梁必达争抢党委书记这个职务,但是对于梁必达军内的假典型还是坚持决定公布真相。梁必达为孩子取名,伤了他的妻子安雪梅,这些生活上的事情,张普景也是要和梁必达斗争的,虽然时胜时败,但并不影响斗争的积极性。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对梁必达不安好心打通院子让孩子到家里蹭饭吃,虽然有气,但这些孩子也确实可怜,他也就没什么意见了。他又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没有梁必达那种故意拔高自己的小人心态,也没有想过要留一张这样的照片来反击梁必达。梁必达的人缘好,与官兵交往融洽,处理事情方法灵活,随着在革命中不断磨炼,革命觉悟快,心胸宽广,认识问题深刻,以至最后做出才当司令就退以让贤的英雄之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张普景则太讲原则,死板教条认死理,部下都不敢和他交往,但有他在,部队有正气,歪风邪气少,大家犯错也少,所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受江古碑百般折磨致疯而死,但是他也不与江古碑同流合污,做出自毁人格和尊严的事,他的精神品格因此得到升华。作者通过对照描写,更加生动地凸显了人物性格与品性,让我们对人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严泽光形象与王铁山形象的对照

在徐贵祥的另一部小说《高地》中,我们同样能发现作者使用这种对照手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严泽光与王铁山同时参军,参军的动机竟然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喜欢杨桃。严泽光总是表现得锋芒毕露,表达爱情也很直接。当上排长后,他对杨桃说:“你会嫁给我吗?”杨桃吃了一惊说:“你说什么?天啦,你才十七岁!”严泽光说:“已经是排级干部了。”……严泽光说:“杨桃你听着,我一定要娶你。”后来,杨桃遇土匪失踪,四十多年后才现身,他们为此也争斗了四十多年。

在战斗中,严泽光善于出谋划策,参军不久就得到“小诸葛”的雅号,而王铁山作战勇猛,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抗美援朝时,他们成为营长,合力打了一个漂亮的双榆树高地大捷。然而,就是这个双榆树高地战斗,成为以后他们心中一个难解的疙瘩。原来王铁山没有按照严泽光的战斗部署坚守2号高地,他发现2号高地没有预想中的敌人,就离开了2号高地,穿插到敌人背后,登上了主峰,同时解了严泽光的围,为此被评为一等功。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严泽光与王铁山就双榆树高地战役,有过多次激烈的争论。比如第二次整理战史资料时,严泽光有过三次批示,先是批示“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而后又批示“此事已成为过去,组织已有结论,死者不再复生,活人不必再争”,最后又改为“区区小战,不足挂齿。所谓大捷,教训深刻”。而王铁山的批示是:“双榆树战斗是我们一团的集体荣誉,是两个营密切配合战斗的结果。不要突出个人,不要突出哪一个营,没有配合就没有胜利。”这些争论突出了严泽光与王铁山两人不同的观点,从中可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也可以看出严泽光对战斗严谨,对问题一追到底,对战斗要求完美的执著态度,使他对双榆树高地战斗的疙瘩必解之而后快。而王铁山则重视团结、为人诚恳,不争功、不夺利,以大局为重,尊重上级决定。严泽光死后,双榆树高地战斗真相被严泽光的女婿沈东阳解开。其真相是严泽光与王铁山在战斗中都犯了错,但他们却负负得正,打了一个糊涂的胜仗。对于这个结果,严泽光虽然死了,但我们能看到去世的严泽光为解开了这个疙瘩而开心满怀,相反,王铁山却是暴跳如雷,一时无法接受事实。

严泽光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对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有着非常深刻

的理解与非凡的远见,在部队中开展大刀阔斧的革新训练。而王铁山则是循规蹈矩,谨慎稳重,步步为营,脚踏实地,注重部队的稳定。在军队建设发展方面,严泽光对战争总是充满着忧患意识,不断地修改训练大纲,标新立异,在军官中搞体能训练,要求军官们每天早上骑车三十公里,遭到多年未训练的那些大腹便便的军官们的反对。王铁山为了维护部队团结,稳定部队情绪,也跟着反对严泽光的训练方法,认为革新是需要的,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刘界河曾对王铁山这样评价严泽光,“在团以下,你比他强,强就强在恒心上。在团以上,他比你强,强就强在见识上。如果说打仗,你的强项是勇,他的强项是谋。你王铁山是上什么山走什么路,他严泽光是上什么山开什么路,他的闯劲比你强。但这个同志好像性格上有问题,比较固执。”其实严泽光的固执就固执在对军队建设的忧患意识上。

严泽光曾说,他与王铁山这一生,在斗争中团结,在团结中斗争,斗争是手段,团结是目的。他死后还与王铁山斗争,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遗言,让王铁山时时感到严泽光在与他竞赛。严泽光让郭靖海带自己的遗言给王铁山,说,“王铁山在和平时期胆子越来越小,作为越来越平庸,那就只能给我当配角。……我死之后,王铁山要是当了师长,不出两年,二十七师的工作基本就是个维持会了。”王铁山觉得严泽光对他的评价,“让他的自尊心和荣誉心都受到了伤害,于是决定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向那个已故的自以为是的家伙开战。”于是王铁山在部队中放开手脚搞改革,要做出成绩比下严泽光。王铁山的二十七师在他的三把火下,烧得生龙活虎,成了军区教育改革的先进单位。王铁山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集团军军长,少将军衔。在王铁山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以为严泽光严重中伤他的时候,却又听到严泽光死前留下的录音带:“……我们两个人的斗争和团结史,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成功的战例。我决定最后再帮你一把,调动一下你的战斗欲望。……我们两个就是这样度过了我们的战争生涯,从无知青年到高级指挥员,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我们又像两只孤独的狼,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可是我死之后,你怎么办啊?谁是你的对手呢?你需要对手,我们的二十七师需要对手,我们的后代需要对手……我即将死去,我不能再帮你了,我只好激怒你,只好激活我们的后代。……”他们最后的人鬼相斗,却使严泽光的形象高大起来,使他的人格也更加完善,从而完成了一个高级指挥员所具备的高尚素质,也使得王铁山完成了自己的艰难转变,由一个稳稳当当的将军转变成为一个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新时期高级将领,这样就将人物性格矛盾推向到了一个极致,丰富了人物形象,让读者收获到了一种痛快淋漓的审美快感。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的天空》和《高地》中,徐贵祥都使用了对照手法来塑造完善梁必达与张普景、严泽光与王铁山的形象,两组人物都是在斗争与团结中前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军队发展。他们的形象既相互对照,又相对独立,他们的斗争是由于性格与认识上的差异而产生的,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有的只是特殊时代、特殊时期的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碰撞,他们是在各自的性格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塑造的。

猜你喜欢
铁山高地斗争
铁山变220kV断路器非全相保护存在的隐患及处理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我的铁山我的情
天降救星
时光机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