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中的农民与村干部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村民与村干部两个主体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指数等)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包括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愿意承担的培训成本等),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重点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33-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特征的社会状态。中国现有人口13亿,其中农民有9亿,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一)关于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中的村民,另一组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与推动者——农村中的村干部。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16份(其中村民调查问卷56份,村干部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114份(其中村民调查问卷55份,村干部调查问卷59份),有效率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村民基本情况汇总。所调查的村民共有56人,其中男性为80.36%,女性为19.64%。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调查的农村基本状况汇总。调查的农村共有47个,其农村人口总数为104 582人,主要劳动力52 833人,占到50.52%。各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看来较为一般,很发达和很落后的农村所占调查比重较小。其主要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分布状况以及当地农村发展状况如表2所示:
(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分析
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认识。在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选择中,有13.56%的村民将政府视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说大多数村民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但仍有一部分村民并没有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真正意义,将其视作一种简单的政府行为。
2.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了解程度。表示对新农村建设政策了解的仅占37.29%。整体而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难以令人乐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广大农村的宣传力度不高,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3.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信心。认为新农村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的村民占到13.11%,认为新农村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民素质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政府的切实关注;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缺乏充裕资金支持等诸多方面。
4.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内容。仅有30.51%的村民表示当地开展过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可见新农村建设的执行力度并不令人乐观,可能是当地政府仍在谋划布局,也有可能当地政府并未将新农村建设给予必要的重视。其中,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活动主要分布在以下方面:环境美化、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知识宣传、管理民主化以及农民培训活动等。
(二)村民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
1.农民对限制自身收入增长的因素认识。(1)自身原因 包括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掌握的科技水平较低、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对农业以外的行业适应性差、就业难度较大且收入不稳定、工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收入途径单一(农业、打工)等。(2)外部原因包括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落后、传统农业高成本与低收入、新型农业规模有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实行、农产品市场信息获取不及时、缺乏资金支持(贷款难、招商引资有限)、支农政策难以贯彻、农村领导发挥作用有限等。
2.农民对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在对“如果村里开展农民培训,是否参加”的问题回答中。表示一定参加占42.37%;明确表示不参加占1.69%;表示视情况而定的占55.93%。整体而言,农民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成为新型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中国农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农民愿意为自身培训承担的成本。经计算,农民为参加培训承担的费用平均约为259元/人/年,大多数农民希望能够接受免费的培训。
4.农民的培训需求情况。农民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习到以下方面的知识:(1)农业方面:科学种田、新型的种植养殖技术等;(2)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3)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开发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的知识;(4)其他:电脑知识等。
(一)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分析
1.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认识。在回收的59份问卷中,有8份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占到13.56%。如果说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存有偏颇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错误认识则是难以理解的。如果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都不到位,则当地政府就很难成功组织相关活动,很难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
2.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度与积极性的认识。从村干部的视角出发,仅有23.73%的村干部认为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69.49%的村干部则认为村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一般,另有6.78%的村干部则认为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二)村干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
1.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1)新型农民培养的计划性。问卷调查显示,有明确的培养新型农民计划的仅有54.24%,有33.90%明确表示没有制订农民培养计划。农民的培训工作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地政府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方案。(2)对新农村建设应该首先强化推进工作的认识。在对“新农村建设应该首先推进的工作”选择分布结果显示:当地政府对于培训农民的重视程度还应该继续提升。
2.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困难。(1)农民自身问题,包括农民思想保守,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人员难以集中,劳动力分散严重,难以组织;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统一培训;农民的认知力和理解接受力不高等;(2)培训的问题:培训经费缺乏;缺乏培训专家;专业培训人员聘请费用高、难度大等。
1.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调查反映,很多农民甚至包括一部分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很清楚。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型农民的培养等相关制度更是不甚清楚。致使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2.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据测算,仅完成《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中2006—2010年5 000万人的引导型培训和3 000万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就需要资金230亿元。对现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需要900亿元以上。所以,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3.建立农村多种教育模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中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每年有60万左右的初高中毕业生,由于不能继续升学而成为新增劳动力,其中大部分是15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对于这部分既达不到法定劳动年龄,又缺乏相应职业技能的农村新增劳动力,有必要开展1—2年的职业义务教育。
4.根据农民从事的不同行业特点,分类分批地进行培训。对于习惯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应该重点进行农业知识(科学种田、科学种植经济作物等)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年轻的有创新意识的农民而言,应该对其加强现代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