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北京七中显成效

2009-09-29 08:16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隗 爽 刘 轩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软硬件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理念。校长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学校信息化的决策和行动。北京七中校长从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带领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应用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显示出“领导力”。通过建设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促使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校长的认识与态度决定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还是校长负全责,信息技术能否全方位应用于学校、服务于师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信息化的理解、认同,以及实施信息化的有效行为。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及采取的行动将引领一所学校的发展。

七中校长认为,校长的一切工作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而展开的。相比对升学率的关注,孩子是否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才是他最关心的。教育信息化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工作更是常做常新。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将技术用于教育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训就成为了更新教师理念的有效途径。

北京七中的信息化工作有别于其他学校之处在于,七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常常是超出硬件设备更新的。这得益于学校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这是校长亲自抓、时常问的一个项目。通过10年来坚持不懈地培训,信息化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了教师课上必不可少的“身边物”,课下教研活动所依赖的交流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在多年的建设中,七中的信息化建设秉承“一切以应用为核心”的思想,主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紧密整合在一起。自1998年开始信息化建设以来,北京七中的信息化工作一直走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前列。学校目前所有教室全部装备了先进的DLP背投电视、实物展示台和计算机及中央控制台设备,每个教室都可以连通互联网。七中的信息技术建设始终是以服务和应用为中心的,并不是硬件基础上的堆砌,而是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跟进,以用促建,按需建设,形成良性配合,使应用发挥效益,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另外,七中还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等课题,利用课题来引领和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长信息化素养带动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主动性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领军人物,校长角色的特殊性及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第一工程,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方方面面。在课改初期,如何有效管理成为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在校长的带领下,北京七中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课改初期同步建立了学校的课改网上平台。课改平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展示平台,一部分是研究平台。展示平台的内容包括:大到学校的课改方案、校本课程开课计划、每个教师的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个人课程计划,小到每位教师每节课的教案和一些课堂实录,统一上传到学校课改平台的相应栏目中。通过这个平台解决了课程资料的规范化,课程视频资源的共享等问题。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领导能随时掌握各位教师教学情况,具有及时调控的功效。而全校教师即使不是担任课改年级的课程也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学校课改的整体情况,为全体教师了解课改、学习课改创造了条件,为全校课改的后期培训奠定了基础。

课改平台的另一部分是学校自行开发的课改研究平台。研究平台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思想。该平台允许教师发布课程资源,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投票、讨论、合作研究等功能。学校教师已经开始利用该平台开设校本选修课,例如高一年级的校本选修课——作文网络化,学生利用平台投票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根据不同话题进行分组,而后合作写作,利用网络提供的维基功能合作修改。学生们表现出的才华令教师惊异,这就是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是逐步推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评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情况时,校长需要清楚掌握各学科、班级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北京七中建立了一套网上评价系统来指导和评估教学。

网上评价系统采用背对背的评价方式,高效、准确而具有一定的隐秘性,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面对面投票的尴尬情形,教师本人可以登录系统看到自己各个维度的评价得分情况,可以看到学生、其他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哪一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有教师对干部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等等。基本能满足干部、教师、学生进行各种测评。这样使评价不再是仅仅为了评判教师,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证明,网上评价系统能及时为教师听课后提供教学指导,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分析结果来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达到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建立不同标准评估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

在常规教研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很难解决。如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研究课和区级学科带头人观摩课,上课教师都精心准备,但是其他的教师由于受时间安排的限制,很多人都无法现场听课,也无法参与评课。因此学校的校本教研和观摩活动无法发挥其最大的辐射作用,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信息中心把每节研究课都进行录像,然后采编转成网络视频格式,并附上该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一起放到校园网上形成了视频案例。并且设计开发了一套与现场评课对应的网上评课系统,这样即使教师当时没能去听课,课后也可以随时打开校园网上的相应栏目,看到当时研究课的实况。教师网上观摩后,还可以对这堂课进行网上评价。上课的青年教师课后也可以再通过回顾课堂实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北京七中的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有10个年头,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三年规划中明确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构想。第一是完善学校内部的资源库,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目标是在五年内建立一套有七中特色的、适应学校自身定位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的知识财富能够被有效管理和传承,避免智力财富的流失和浪费。第二是建设家校互动系统,未来三年内计划建设以教师门户,学生门户,家长门户三位一体的校园网体系架构。家长可以通过这个体系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可以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得到系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由此可以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网络成为沟通家庭和学校的一座桥梁。

猜你喜欢
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论校长的修养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