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峰
摘 要: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山东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素养;信息道德;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14-04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我国早就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做出了规定,但由于高考竞争激烈,特别是山东省高中毕业生较多,高中学校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的措施来提高升学率,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课时不足,许多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
2008年1月,山东开始全面推行课程标准,规范教学,“三个全面” 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应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近几年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分析
虽然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我省的高中教学并没有跟上步伐,信息技术教育相对于南方省份来说相对滞后。无论在硬件环境还是在整体教学环境上,都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正常教学。
一是课程课时开设不足,这是一个全省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教学一直没有被正确定位,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二是新课程标准中把信息技术教材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既坚持灵活性,又注重时效性。有一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每个章节又分为几个栏目,要求学生必须修完4个学分。选用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起点比较高,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计算机,且一些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不是很到位,这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一些困难。这是大部分高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该教材在“活动”和“综合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求学生计算机常用技术比较熟练后才能完成,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相当困难。
三是课改培训力度不够,教师观念暂时无法适应课改要求。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在观念上并没有转变过来,讲课仍然是旧方法、旧观念,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是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上,因教师的整体计算机水平提高缓慢,加之部分教师不够重视,使其整合水平也只是停留在任课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多大帮助。
五是学校整体的氛围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学会玩电脑,没有多大的用处,这就造成了整体氛围的偏差,学校领导不重视,其他教师更不理解,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设备跟不上,课程处于似有似无的状况。
六是信息技术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该评价包括对学生对教师的两项评价,同等重要。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该如何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如何,该如何评价。目前这两个问题,在各个高中没有系统的评价方法,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个观念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如何看待;学校领导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只要观念上认同了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必然能够走上规范的发展之路。
1.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其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现代化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面向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我们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身边到处充满了信息,信息无处不在。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处在人生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缺少一定的认知能力,对自身认识不足,对社会也没有全面的了解,自制力较差,易冲动,对信息的判别能力较差,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面对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该如何应对,是高中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让学生在优质的信息资源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三、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环境,同时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更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把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起来,把这门课程正确定位,同时,教师本身更应该不断学习,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2.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判断信息
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作为高中生来说,有其独立的思考能力、事物辨别能力,一味地“灌”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为学生创造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并辅以指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分析】
在必修教材中,对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的理解,必须让学生融入到场景中,在对信息概念的理解中,首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信息,例如看到呼啸而过的消防车、电视上的产品广告等,我们得到什么信息,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然后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例子,协作讨论,对学生发生的信息加以补充修正。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达到学生对信息这个概念的建构。信息无处不在,获得了信息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必须透彻,该知识点可通过举例的方式,比如,信息的真伪性,可举例“空城计”、“减灶退敌”,使学生从历史典故中明白要正确判断信息,然后提到当今社会中骗人的广告、短信,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信息技术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指导者的身份。教师教会学生工具的使用,教师创设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听讲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倾向。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中走出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是机械的、枯燥的,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无味的知识化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不但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既然是工具,那么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信息的挖掘、判断、评价中。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者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开放机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料,然后各小组讨论研究,形成结论,交给教师进行评价或者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分析】
搜索引擎是学生运用网络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获得大量网络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众多的教学课例中,对于《搜索引擎》的讲解使用的方法也很多,效果也非常明显,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搜索引擎的原理,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成小组,第一组学生代表信息需求者,第二组学生代表搜索引擎,第三组学生代表各大网站或者数据库,在教师的指导下演示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4.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进步,要想在这个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超群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不管在学校里学习多好,掌握的知识多丰富,都仅仅是基础,走出校门需要新知识的学习、更新和创造,否则将无法生存。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获取新知、创造新知的能力。
(1)培养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心,以利于培养创造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信息技术教学应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造欲望。比如在Flash教学中,展示生动形象的动画,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进而认真学习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展现自己的才华。
(3)鼓励学生发挥团队优势,协作学习。灵感的来源不仅是自身思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团队合作是个人、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网络提供的快速、全面、大容量的信息,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网络能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然而,大量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当中,中学生迷恋网络聊天、游戏的越来越多,更难以控制,甚至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分析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1)强化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2)强化信息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强化信息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道德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聊天、游戏,甚至犯罪的发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质的网络环境。
7.建立合理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充分听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学生、家长等各方面意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并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构筑新型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个性发展,培养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张志勇.对教学模式的若干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6,(4).
[3]黎加厚.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9,(7).
[4]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01,(4).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