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李玉斌
摘要: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应用、师资培训等方面比较了中韩两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状况,分析了目前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有益经验,以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4-05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对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发布的信息和对访问学者带回来的资料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优势。就目前我国存在的投资大,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显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应用、师资培训等方面与韩国做了比较,取长补短,希望能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一定启示。
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硬件基础,韩国为了营造世界上最好的 ICT 教育应用环境,不断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基础一环,韩国教育部推进“教育信息化物质基础建设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首先做的就是计算机的普及工作。2000年底,韩国所有的中小学都组建了学校局域网;建立了一间以上的机房;2003 年,韩国所有教室都可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配备了大型显示屏和胶片式投影机、实物投影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接应用网上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和资源进行教学。 同时韩国还向全国34万教师无偿提供个人电脑,使之应用于教学的辅助工作。此外,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为50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提供电脑基础知识的培训,并向5万余名特困学生免费提供电脑,免收今后5年的网络通信费。截至2005年下半年,韩国中小学学生拥有电脑的比率达到5∶1,其中小学7.6∶1,初中6.1∶1,高中4.2∶1,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政府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从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我国就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01年,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拉开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的序幕,国家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教育信息化总投资已经突破250亿元,2005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为272.6亿元,2006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投资接近300亿元。但由于我国学生基数大,所以信息化进程缓慢,与韩国的比较如表1所示。我国教育部科技司原司长李尧学曾经说过,中国3亿学生,按每10人一台计算机来算,就是3000亿元,这还不包括相应的网络、外设、软件等产品,而且要两年一更新,这就需要上万亿元。从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有38000多所中小学基本建成校园网,不少学校还实现了“班班通”。到2008年8月,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接入比例达到95%以上,计算机人机比达到3∶1。但目前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 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上依旧比较落后。
二、教育信息化政策比较
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软件基础。进入21世纪,对于韩国而言,意味着从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范式的转型。1997 年末,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了《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该计划制定了韩国将分三个阶段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第一阶段是普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是学校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2000 年韩国完成了第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标,2005 年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教育信息化目标,从 2006 年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三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标,2006 年 2 月提出了《中小学信息通讯技术教育运营指针说明书》,以此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这一目标。在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韩国教育部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1999年,韩国教育部提出小学初中要“把教学从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之能灵活运用教育信息网和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育”。2000年初,韩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ICT必修课计划》,决定从2001年开始义务对中小学生进行电脑教育,每周进行一小时以上的基础操作、信息收集等电脑基础课程。2000年3月韩国政府提出了一项《ICT应用于图书馆的提高计划》,根据该计划,从2001年起韩国政府将在全日制图书馆中装备数字图书室,2003年开始扩大数字图书室。2008 年 2 月韩国教育科技部描绘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蓝图,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中要通过建立高效的数字化学习系统,最终实现公立教育的整体提升,遏制区域教育差异的不断扩大。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竞争实力。因此,我国也相当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与韩国的比较如表2所示。2000年10 月,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陈至立在会议上公布了两大举措: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 “校校通 ”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了一次重新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进一步。2004年2月,教育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 “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设紧跟国际步伐。
三、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与应用
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步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中小学教学,是韩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这一过程也是分为两步来走的:一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二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韩国政府于2001年8月颁发了《ICT应用于教育指南》,为提升ICT教育,韩国政府要求一到十年级要有1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ICT,到2005年一到十年级要有2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ICT。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方面,韩国有着完整的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阶段都能清晰地规范当前阶段的教学任务,各阶段教学活动都能顺利开展,降低了学生间过大的差异性。但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也不能只按年级来划分等级。韩国把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分为“对信息和信息伦理的理解”、“电脑基础知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通信”、“综合活动”五大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韩国教育部门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通过教育部门规定的信息应用课程,获取相应的证书,才能毕业。随着认证制度取得的较好的考核效果,已经将这项考核制度推广到初中阶段。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2001年为了配合使用58本教科书,韩国开发了18500项多媒体教学材料,到2002年韩国已开发了50000种多媒体教学材料,从2003年开始,韩国教育信息服务研究会大力推进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材的编写。并且已经编写出了约200种课本,这些课本将逐步投入教学使用。2006年2月提出了《中小学信息通讯技术教育运营指针说明书》, 以此来推进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伦理为基础的、有体系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方案的制订。同年年末,韩国“中小学网上家庭学习系统(CHLS)”获得了首届“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韩国教育科技部于2008年2月描绘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蓝图中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规划是加强公立教育,建立数字化教学系统。
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要与课程整合。2001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其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002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的李连宁又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上指出——新一轮课改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他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推进,情景教学、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思想和理念被积极提倡并逐渐确立。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研究,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成学习目标。另外,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网校和为教师创建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也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各地的贫富差异太大,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网校学习的优越性,而且据调查我国在教学中能使用到资源库的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也为数不多。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来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四、师资培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师的信息化。从1988年开始,韩国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培训所关注的主要是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训分为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培训。就在职教师培训而言,1997—2000年这三年中,每年都有大约25%的教师(8500人左右)接受培训。从2001年开始,每年有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的教师接受相关培训,每位教师每三年将受到一次ICT 职务进修。通过这些进修,教师虽然提高了ICT素养,但是,还不足以在课堂实施有效的ICT应用教学活动。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韩国教育部组织开发“各科目ICT应用教育进修课程” 。此课程于2004年年初应用于教师进修班。各市道教育厅将在中小学教师中选拔和推荐进修人员,进修人员进修结束后回到原单位进行汇报讲解,使所有教师了解进修内容和宗旨,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关于未来教师的相关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子科学系的学习以及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所教授的相关课程来进行。教授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的电脑知识以及利用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的必需技能。韩国对于师资的培训是多样化的,有资格认证培训、短时理论培训、专业培训、学历水平培训和海外培训。
我国的师资培训也主要分为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培训。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概念和理论后,教师在职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补偿型”或“能力型”阶段;二是“实验型”或“整合型”阶段;三是“工程型”或“素质型”阶段。为推广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保证机制,组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考核和认证,开发教育技术精品培训资源。该项目计划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考试、认证工作,2010年形成完善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认证体系。我国在未来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是在师范院校期间开设专门的教育技术课程,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是一两门课能培养起来的,这需要长期的一个培训过程。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五、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韩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其中有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1.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韩国政府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自1993年起,每年都在该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仅2000年一年,政府就投入了8.7亿美元。当然,我国与韩国的经济状况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也应加大力度重视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大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只有这样,一些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络课程建设和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等项目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另外,随着使用网络的家庭不断增多,我国也应该建立网上家庭学习系统,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学习内容,便于课余时间自学,同时能缩小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同时要开展对数字教科书的研究工作,包括开发的标准化程序以及残疾学生的教学资源开发问题等。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适应知识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具备充分的物质保障,才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使中小学生能接受平等信息化教育的政策法规
韩国的教育普及率和公平程度很高,学生6岁入学,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这与韩国义务教育普及的方法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实施的途径是: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从农村向城市发展;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发展。而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方法正好相反,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过程是从城市到农村,这也更加加大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普及率的差距。直到现在,我国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还达不到100%,当然,加强法律力度只是一方面,没有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想让孩子读书,因此还要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资助。从国务院提出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现在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平等化的问题。但我国现在仍存在着按学区择校的问题,家长宁愿花昂贵的“择校费”、“借读费”也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重点学校”,他们认为重点学校中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也一定是一流的,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穷越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所以我国应该借鉴韩国抽签择校的方法,取消对学校重点、非重点的划分,对所有学校统一收费、设施、师资、财政的标准,学生以抽签的方法择校。同时给贫困家庭一些补助,如“韩国为50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提供电脑基础知识的培训,并向5万余名特困学生免费提供电脑,免收5年的网络通信费”等,对基础不太好的学校加大投资,加强其硬件设施建设,各个学校的教师也要进行随机分配,以保证师资的平衡。
3.注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在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也会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个问题,韩国及时推出了普及信息化教育的方案,同时加大了投资力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就为贫困落后、师资匮乏的东部农村地区搭建了双向视频远程教育系统,解决了由于学生少,不能单独组成班级的问题。在我国,虽然现在也为偏远落后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基础设施,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难看到先进设备因无人会使用而当作摆设,网络环境没有利用到教学中的现象,由于教师待遇和环境的差异,没有人愿意到贫困的地方去教书,我国要改变这个现象,只能从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做起,切实加强农村的师资力量。
4.师资培训要从实际出发,与各科教学联系起来
韩国的师资培训是从规范师范院校的招生开始的,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强调信息化设施的使用能力和学生管理的能力。韩国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也是多样化的,首先将外语应用水平纳入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内容之中,要求教师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因为互联网毕竟是以英语为主要运用界面的通信载体,所以我国师资培训中也要加入英语水平的培训。除了加强英语界面的应用能力,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由于我国对师资培训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标准,就难免会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应学习韩国要求每次培训都有一个相应的培训证书,提高培训的质量,并采用分科培训、小班培训的办法,多给培训中的教师一些交流的机会。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可以采用网络视频培训的方式,尽量减少各地区教师之间的差异。
六、结束语
虽然韩国与我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却有很多相似的问题。两国的基础信息化教育目标都是在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应用ICT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借鉴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点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借鉴的同时也要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参考文献:
[1]李震英.韩国教育信息化走势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
[2]崔英玉,孙启林,董玉琦.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3]李锋.当代韩国ICT(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
[4]杨炼.韩国ICT教育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2).
[5]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6]李世宏.试析当前韩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四大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5).
[7]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网站[EB/OL].http://www.moe.go.kr.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