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丹红
摘要:文章采用1989~2007年湖北省农村居民生产性投资变化的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通过对湖北省农户生产性投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为现实中保护和激励农户投资提供参考,提高农民生产性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84-01
1湖北省农村生产性投资的现状分析
①农户生产性投资总体水平。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发展相比较起来,湖北省农村居民对生产性投资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没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约湖北省的农村生产性投资积极性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原因存在于农业自身比较利益低,投资回报率相对比较低;对农业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②投资结构的变化。通过湖北省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拥有量的情况来看,在1989~2007年间增幅较大。一方面农民的投入趋向于经济收益较高的工业、运输业等行业;另一方面,农民对农业投资的方向已开始向采用新技术、新动力转移,开始具有现代化、机械化的特征,开始渐渐步入现代农业。
2湖北省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C-D函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并对这一函数进行了修正。模型中引入农村居民上年纯收入、消费支出比重、当年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农民上年农产品销售现金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如下式:
Y=αX1+βX2+χX3+αX4+bX5+A
Y农民人均对农林牧渔业的支出,X1农民人均上年纯收入;X2农民人均每年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X3当年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X4农民人均上年农产品销售现金收入;X5人均耕地面积。
根据分析可以得到湖北省农村家庭上年人均纯收入的系数为-0.170,系数为负,表示湖北省农村家庭上年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产支出呈负相关,这显然违背经济学理论及实际情况。当建立上年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产支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得到回归方程为:Y=51.306+0.270X,表明人均纯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人均生产支出增加0.270个单位,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在上述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尝试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因子进行筛选,使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根据分析得出,经过3步回归后模型F检验统计量为169.273,显著性概率为0.000,拟合效果很好;由表2知道该模型进入了X1、X3、X4三个变量,但是X1变量的系数还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剔除变量再次做回归分析:
模型为:Y=750.466-7.149X3+0.512X4
t=(2.833)(-2.728)(19.192)
P=0.012 0.015 0.000
该模型通过F检验,系数通过t检验,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当年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不变的条件下,湖北省农村家庭上年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生产支出就增加0.512元。
3结论与建议
由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到,影响湖北省农户投资农业的最显著因素是当年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及上年人均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工农商品综合比价指数-7.149的弹性系数显示出长期以来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上差距的不断拉大制约了农民对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水平。农业技术进步、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等对农村居民对农业投资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回归分析结果中,常数项系数为750.466,说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为了促进湖北省乃至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应该建立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赋予农户长期有效的土地使用权,坚决落实并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护和激励农户对农业生产持续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农户资金—政府资金—社会资金间有效的良性资金互补机制;增强农户参与市场程度,增强农户市场意识,改善农户营销条件,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最后,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改善农户的农业生产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铭恩,温思美.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2).
[2]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WTO与中国农村贫困[R].IFPRI研究报告,2001.
[3] 郭敏,屈艳芳.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