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
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正受到信息化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信息社会这个现状分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创造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60-02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对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被动的反应”。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常复杂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然而,教师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力状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及时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看法,能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其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积极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所以课堂气氛的作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低估的。它一方面直接影响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陶冶师生。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生动、活泼、主动,师生全身心投入,双方都主动参与和充分合作,兴趣受到激发,智慧遇到挑战,需要得到满足。教学有张有弛,既严肃而又生动活泼。
2要善于巧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关系
2.1利用学生差异来组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课堂上要求教师要面对全体同学,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主动发展。只有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根据学生差异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看到“优生”的优点,更要看到“差生”的点滴进步。
2.2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的关系
理想中的教学是充满着辩证的诗意,它是沉静的,又是灵动的。当然,一堂课上“动”与“静”之间的玄妙关系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思量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讲授内容,而决定采用“以动为主,以静辅之”或“以静为主,以动辅之”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堂的动静相宜主要体现为合理安排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把握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动与静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发挥两者的合力,根据教学内容决定“动的方式”和“静的时机”,做到动静相宜,使课堂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实在有效。
2.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位外国学者认为:“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解决那些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要有适当的学习负担,在课堂安排上有张有弛,既严肃又活泼。在保证课堂内容有深有浅,有张有迟,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满足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先受教育、躬行自明。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3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著名社会教育学家、哲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青少年缺乏合作意识和技术的问题比较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合作,不会分享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需要老师在学校里、课堂上针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多创造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的集体活动,给学生营造培养合作精神的空间和舞台,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帮助学生懂得合作和培养互动精神,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4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影响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简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另外,它也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花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
5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
学者型教师是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所谓学者型教师,是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以及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洞察力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拥有的知识以脚本、命题结构和图式出现,并能进行更完整的知识整合。不仅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知识,而且实现了两者融合;二是具有较高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能将通过自动化而“节约”的大量认知资源集中在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依靠广泛的经验.只需少许努力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各项任务;三是富有敏锐的解决问题的洞察力。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找出相似性及运用类推来重新建构问题的表征,从而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5.1学会创造性反思
创造性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教师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通过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创造性的审视和分析。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职教师教育已逐渐摆明把教师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以封闭的知识,单纯、模式化为内容的脱产进修,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
5.2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
教学技能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工具。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知识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和加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出了革命化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融入更多的通讯网络和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学习的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考察教师现代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教师的知识容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6浅析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