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铭初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英语、英语文化、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英语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不利于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分析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揭示学习目标
爱动是青少年的天性,在活动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意志、情感、性格等都得到有益的发展。灵活的教学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激活他们内在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和潜能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如在教授desk,chair,ruler等单词时,可直接演示实物。而对于某些知识,可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有动机的英语学习效果好,而无动机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效果不佳。教师要有情趣,以学生的身边事和感兴趣的事为切入口,设计相关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求得情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热情,具有同情心,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的情感人际关系。课堂气氛要融洽,不宜过于拘谨、死板或严肃。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甚至紧张、焦虑、恐惧。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又要允许学生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他们乐意参加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
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积极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亦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能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如:“Good!/ 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教师的表情话语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其参与的信心。学生答错了,教师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如:“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作业中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You are creative, 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的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彼此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进人际关系,从而达成共识。
克服消极情感态度和过度焦虑
教师要创造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操练时,教师要先扫清语言障碍,以增强学生自信心,确保人人都能开口。情感态度对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因此英语教学应实施情感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通过赏识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采取心理疏导、降低学习焦虑,使学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