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玲
1、以图释文,直观简洁
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枯燥难学,而在教学中引入图表直观教学,就会使得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及动觉记忆等。如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一节中的“洋流”,是该节的重点及难点。洋流多而且分布复杂,加之书本中的文字叙述冗长,造成学生理解困难。针对以上情况,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图1所示。把复杂的气旋型反气旋型洋流变为人人都会的“8比0模型”,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了思维定势,又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记忆力。
2、以图导学,启发思维
教师对图像的选择和使用,应尽可能采用图像所含信息较少,或不够清晰、不够确定,更多地需要填补的媒介。对图像的填补、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在信息缺失的图像面前,学生就能够从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主动的思考者。这样,使用图像和对图像的填补过程,就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如学习英国的气候和农业时,在屏幕上显示“英国年降水量图”,然后提问:英国乳畜业和种植业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在请学生在该图上填补英国乳畜业和种植业的具体位置后,进一步引导提问上述两种农牧业的地区分布同气候有什么关系?通过引导看图,学生可以分析出:英国乳畜业和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是同降水多少有密切联系的,而降水的多少不仅直接与海陆位置有关,还受地势起伏的影响。西部沿海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但云量大、光照弱,只能发展乳畜业;而东南部平原降水适中、气温较高,适宜麦类等作物的生长。如此以图导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以图激兴,活跃课堂
地理课离不开图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能活跃课堂。图表的生动形象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气象灾害时可联系2007年冬季的南方雪灾。先让学生看几幅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进一步提出问题: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为什么湖南省受灾比较严重,而四川盆地相对影响却较小呢?就这样,先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4、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图表有时候在教学中往往还起到了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作用。在讲气候类型的成因时就要利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世界地形图”来讲解,如讲“地中海气候”成因时,可用投影映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图”来讲,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讲过的知识和新奇的投影片解释新课,使前后知识连贯,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显得轻松,掌握比较扎实。
5、图表总结,省时明了
形象、具体、直观、生动等,是图表赋予的特征。运用图表教学,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主次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凸现知识点,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有许多内容在新课后的小结时可在投影片中用图表来综合。如以欧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可以总结为如图2所示。这可以说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对学生来说,可谓是一目了然、省时明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分析思考和应用图表,以逐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但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地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示思维结构,还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和以图释文能力的训练。用图表的形式展示课文内涵,给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一个驰骋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