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 张国栋
[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环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开展课堂环境评价能够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效,明确课堂环境的影响因素,协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其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凝聚力、教师支持、学生参与、任务导向、独立探究、学生合作、教育公平、差异教学和物理环境等方面。评价可以通过直接课堂观察、学生感受和教师个人反思等途径来完成。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环境评价;功能;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9-0027-03所谓课堂环境,是指那些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并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的、心理的及物理的因素的总和。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社会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生背景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实践来看,课堂环境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有关课堂环境的指标也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课堂环境评价的研究。
一、课堂环境评价的重要功能
1检验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课堂的面貌是否发生了应有的转变?教师是否真正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是否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课堂环境评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2明确课堂环境的影响因素
每个课堂环境因素都有自身的运作规律,只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把握,才能在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的过程中对其加以有效地利用。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课堂环境的影响因素,只是生搬硬套地使用那些看似“时髦”的教学模式,造成课堂的“形式花哨,内容苍白”,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澄清对课堂环境因素的模糊认识,正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的课堂环境评仇能够引导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课堂结构,从整体角度发挥好各个因素的作用。
3调整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局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主要检查的是一些静态内容。课堂环境评价不同于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它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涵,涉及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动态环节,如学生参与,教师支持和集体合作等。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这样的评价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多维、详细的教学信息,协助他们全面考察课堂中都发生了什么,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状态,自己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等。在这些评价信息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地控制与整合教学资源,弥补课堂环境建设中的不足,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有利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环境评价的内容维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课堂环境问题,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课堂环境的结构及其评价标准一直是学术界重视的课题。“研究者们针对课堂环境评价的指标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已开发出数十种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然而,由于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国家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不能直接使用别国的评价工具,所以,选择符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的评价内容,建立易于评价的基本框架,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分析和借鉴大量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提出如下课堂环境评价的维度,为中小学编制具体的评价工具提供参考。
1学生凝聚力
所谓学生凝聚力,是指课堂上学生们对待相互关系的积极心理倾向,通常表现为愿意了解、接近其他同学并与之交往。学生凝聚力的状况如何,反映学生彼此接纳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形成。
2教师支持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课堂环境评价中对教师支持情况进行考察,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实际响应。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的言语和行为支持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对学生有很强的信任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困难、喜欢做学生的朋友等。
3学生参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实现的情感教育目标。学生参与也一直被国外学者认为是“愉快课堂的最重要的特征”。对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应当关注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参与讨论的态度、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动机以及对于课堂的喜欢程度等。
4任务导向
课堂环境评价应特别关注教师是否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是否布置了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在高效而有序的课堂中,学生会从教师那里得到准确、明晰的任务导向,清楚地知道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里,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在课堂中应遵守哪些规则和秩序等。学生有了清楚的课堂目标定向,就能集中注意力,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我效能感。5学生的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允许学生冒险和犯错误,鼓励创新性观点和“产品”,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问题,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独立探究的活动有多种,例如:用试探性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为自己的观点准备证据,为回答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以及为完成一个课题而开展研究活动等。
6学生合作
在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应当考察教师是否为学生的合作搭建了平台,提出了具体的合作目标及任务,然后再检查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与讨论等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
7教育公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是教育公平在学校教育中最根本的反映。为了有效促进教育公平,课堂环境评价要针对教师是否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了切实的帮助,是否向学生表示出平等的尊重、关爱、赏识和鼓励,是否向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观点的机会等方面,展开全面、细致的评估。
8差异教学
课堂教学要体现公平,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使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实行“一刀切”的
教学模式。真正的教育公平应体现在了解和尊重学生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
对于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情况的评价,需要查看是否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题目,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阅读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采取符合个人能力的学习进度,参与不同水平的课堂测验等。
9物理环境
课堂的物理环境是教学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物理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光线、温度、整洁程度等)、设施环境(教具、媒体、仪器等)和时空环境(时间分配,教室布置,空间大小等)。课堂物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因此,课堂环境评价需要仔细检查这些物理环境因素,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在合理、愉悦、安全的氛围中进行。
三、课堂环境评价的实施途径
1通过评价人员直接观察来评价课堂环境
评价人员深入课堂开展直接的现场观察,对亲眼见到的细微而重要的课堂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和编码,从中提取评价信息,获得评价结论。实施课堂观察的评价人员可以是学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培训人员、教学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士。评价者进行课堂观察的3个基本步骤是:
(1)对课堂环境评价的每个维度确定出准确的观察点(即评价指标),使观察内容具体、明确。例如:对于“教师支持”这一维度,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帮助的一些基本做法作为评价的观察指标,如对学生的关心、信任、询问、启发、帮助和鼓励等。这种把相对抽象的评价维度细化成若干行为的过程,叫做“评价维度操作化”,它是开展课堂环境评价的首要步骤,决定了课堂观察的方向和深度。
(2)根据“评价维度操作化”的结果,编制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观察工具主要有3种:①用问题或词语作为引导的观察提纲。“问题式提纲”由一个个问题构成,针对的是课堂环境评价所关注的内容;而“词语式提纲”只列出一些关键性术语,以提示评价者抓住观察的中心内容。②记录行为出现频率的核查表。这种表格列出各项需要检查的师生行为,评价者可以对每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做出记录。③评定行为表现程度的测量表。如果评价者不仅要检查课堂行为发生的频率,而且还要对每种行为进行质量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借助此种表格评出相应的等级。行为测量表的使用能够得到数字化的观察结果,提供准确、详细的评价信息。
(3)选择有普遍代表性的课堂情境与观察时机,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评价人员不可能一直跟踪观察课堂中师生的表现,总要选择一定的时机来开展评价活动。要想对课堂环境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评价者应当在常态下进行随机观察。如果是在特殊情况下开展课堂环境评价,比如:教师为迎接某次课堂观察而刻意做了不同已往的准备,或学校正在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等,则会使观察结果偏离真实的课堂状况,降低评价结论的信度。
2透过学生感受来评价课堂环境
在课堂环境研究的早期,人们主要使用上述“局外人观察”的手段来评价课堂环境,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社会生态学”的研究路径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即从当事人的体验或知觉的角度,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评价。近20年来,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来评判课堂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国保上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方法取向。
与直接观察的客观方法相比,从学生主观感受的角度评价课堂环境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①课堂观察的技术性要求很高,需要对观察者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对学生的课堂体验进行调查是比较容易的。②课堂观察的结果一般限于短时间内的现场记录或评定,评价者对课堂环境的判断往往存在误差,而学生对问卷和访谈的回应则建立在长期课堂经历的基础之上,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③课堂观察通常仅由几个人完成,而调查方法收集的是学生对于课堂质量的集体判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开展学生调查的过程中,评价者应注意问卷和访谈内容的针对性,要紧紧围绕课堂环境的主要维度提出问题。在必要的时候,除了设计封闭式问题外,还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对课堂环境的感受、想法和建议。
3利用教师反思来评价课堂环境
教师作为课堂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在课堂引导、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投入的精力最多,对课堂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也最清楚。因此,教师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成为课堂环境的评价者。教师对自己任教的课堂开展全面、系统的反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课堂环境进行反思盹教师要特别纠正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一个明显弊端,即把查找教学中的缺点当成反思的全部内容,没有继续挖掘存在不足的原因,更没有深入思考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弥补其缺陷,导致教师普遍存在着“思而无行,评而不变”的现象,不良的课堂环境得不到明显的改观。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环境的优比,教师应该从构建课堂环境的基本维度出发,按照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对每个维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细致的查与评定。同时,还要针对课堂环境评价的结果,制定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方案,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