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者之舞(外一章)

2009-09-29 08:16赵德发
翠苑 2009年4期
关键词:汉字韩国

赵德发

在平泽湖畔下车,我第一眼就看见了那面旗帜。

旗色杏黄,在湖水之蓝与草坪之绿的映衬下,特别抢眼。旗形长方且竖立,古韵十足。哦。上面还有一行黑黑的汉字,用颜体写成,浑厚而凝重。

从平泽港之外的黄海上吹来一阵风,旗帜猎猎飞舞,让我看全了那些字:“农者天下之大本”。

平泽市书艺协会会长李敏宽先生通过翻译向我介绍:这是平泽农乐表演,是一项韩国“无形文化财产”。

转过一个小树林,旗帜下出现了一片白。那是在做表演准备的大群韩国农民。一律的白表白裤,男人头上还系了白布条,女人头上则包了白布巾,至此,我真正见识了大韩民族的尚白传统。

鼓声咚咚响起,让我的心砰然共振。表演开始了。一位壮汉高擎杏黄大旗,引领众人绕场而行,载歌栽舞。男人们腰挂一双草鞋,手持各种农具:女人们头顶箩筐,或者水罐。他们走到观众面前,歌舞一通,而后男人们成一字阵,后退而行做插秧状;女人们则去旁边取下头顶的箩筐与水罐,忙于炊事。

田间的舞蹈甚是好看。男人们弯腰撅臀,连连下手,让人仿佛看到了整整齐齐的秧苗,看到了人与庄稼在水面上的倒影。唯独一位白胡子老汉不干活儿,只在腰间系一鼓,来回巡行,击鼓而歌。庄稼汉们不时直腰举手,热烈地和上一声或数声。插秧结束后,他们在田边歌舞一番。接着下田拔草,又是一人击鼓而歌,众人唱和。他们的唱词我不懂,但我听懂了歌声。我听得出,他们在赞美生养万物的土地,在表达身为农人的自豪——“农者天下之大本”,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为重要呢?在中国,这句话被圣贤们反复说道,农人们则用自己的话语进一步加以诠释:“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这是清末民初在山东流行的《庄户杂字》的第一句:“庄稼地里不打粮,百样买卖停了行”,这是过去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是呵,如果没有了农业这个根本,人类世界还能够存在吗?

面对眼前的这群韩国农民,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向他们连连晃动大拇指,继而和着他们的歌舞节奏使劲鼓掌。

季节一晃而过,农人们开始收获。收获完毕,他们楷着汗水,走向田蜷。女人们箪食壶浆,笑脸迎候。米酒,枣糕,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家庭气氛。男女情感,农闲之乐,丰收之欢,尽在此时此刻。正观看时,白衣农人忽然招手呼叫,邀人共享。我们起身过去,接过男人手中的水瓢喝一口米酒,在女人们端着的盘子上取一块枣糕吃下。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不知为何。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四个男人脱掉上衣,赤膊而号,抬起了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覆有白布单。架子前系一根长长的草绳,由一人牵引;架子后面,则跟了一群男女作痛哭状。我急忙去问翻译,翻译又问平泽市文化观光课长。这才知道农人们开始表演送葬场面。本来,平泽民乐有各种民间习俗的项目,今天只表演一项。

说话间,送殡队伍经过之处。有人掏出钞票走上前去,夹在那根草绳上,陪同我们的韩国朋友也有几人如此办理。我不假思索。掏出一张面值为一万韩元(合人民币50多元)的韩币效仿了他们。回到座位才问明白,这是给死者捐助买路钱。

此刻,送葬者的哭声更加响亮。有几个人,简直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了。这样的阵势,也让我心中戚然生悲。我看着他们的样子忽然猜想:这一群韩国农民,是在哭过世的亲人呢,还是在哭日渐凋蔽的农业?

我想。如果真是后者的话,我愿陪他们一哭!

我读过一些材料,看过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韩国农业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那完备的农耕文化、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深深打动了在中国沂蒙山区出生的我。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农业很快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典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各级政府曾组织过许多人前去参观考察。然而,当今城市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还是把韩国农业冲击得千疮百孔。年轻人背弃土地。不事稼穑。跑到城市里讨生活,已经成为社会潮流,致使许多村庄人去楼空,成为“老人村”、“无人村”。眼前这些民乐表演者,5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首尔已经是一千多万人的国际特大城市,拥有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目前还在迅速扩张,这都是上述情况的有力证明。

全球化给韩国送来了低价的农产品,也给韩国农民带来了收入的下降。于是,他们奋起抗争,向国人大声疾呼不吃外国米、不吃外国水果、不吃外国内。这就是所谓的“身土不二”。更激烈的行为,是此起彼伏的示威活动,是个别农民的自杀。2005年底,世界贸易组织在香港开会,900名韩国农民去那里示威。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双方几十人受伤,给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韩国政府也重视农民的诉求,给农民捐助了许多的“买路钱”——实行高额农业补贴,以维持本国农产品的高价。这样,韩国农业勉强能够生存,却被人称作“温室里的花朵”,总是难以承受欧风美雨的侵袭。

岂止韩国,在整个世界,农业几乎经受着同样的命运。前天我回了一趟家乡,站在村头看野外,哪有几个男女青年的身影?多数都外出打工去了,据媒体报道,我国2006年城市化率已达到43.9%,用不了几年,就能追上世界的脚步。世界的脚步已经迈到了哪里?至2007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达到33亿,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农村!

有专家劝慰我们说,没有人种地不用怕,这个世界上还有盛产粮食的地方,单单一个美国,每年出口粮食就达八千万吨。你只管进口就是。然而我们要看到,第一,我们没有充足的美元;第二。有了充足的美元也赶不上粮食提价的速度。2007年。世界粮价大幅度上涨,其中小麦价格上涨了137%。这样,我们就听到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在“世界粮食日”那一天哀叹:“我们的星球有足够的粮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食物,但今晚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我们在电视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依靠进口粮食的海地,妇女们挖来一种泥土,做成饼子。让她的亲人们充饥,多余者则拿到市场上出售,一个泥饼竞卖到5美分。而在非洲、亚洲的某些地方,饿殍遍野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农乐表演还在进行,农人们用幅度很大的身体语言,用悲怆意味十足的歌喉,继续表达着心声,发泄着情绪。而那面杏黄大旗。也被他们举得更高,“农者天下之大本”这一行字,也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我忽然想起一则新闻:2008年7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回到他的家乡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杏峙村,为当地题词时,他就写下了这七个汉字:

农者天下之大本!

我认为,潘先生应该把这面大旗扛到联合国总部,插到联合国会旗旁边,每到开会的时候就把它挥舞一番。

槿域墨香

在首尔参观景福官,有一种置身北京故宫的感觉。那一道道大门,一座座宫殿,都体现出汉风唐韵,随处可见的汉字,更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看那门额上的大字吧:“光礼门”,“勤政门”,魏碑

体威风凛凛。“思政殿”,“交泰殿”,楷书凝重浑厚。再看内宫里挂的字画,上面的汉字就更是仪态万千了。

也就是我参观景福宫的这天,2008年10月9日,勤政殿前的广场上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庆祝韩文字诞生565年。我们在上午看到的是彩排,大批韩国人身穿或红或蓝的古装在认真走台,电视台的人则在好几个机位忙忙碌碌,准备着下午正式演出时的直播。我知道,朝鲜半岛上的人从公元二三世纪就开始使用汉字,到了15世纪。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李构觉得汉字笔画繁多,难以学习,另外,汉字也无法充分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感情,就决定创造一套新的文字。与仓颉看到兽蹄和鸟爪印而造出汉字的传说相仿,韩国人群,有一天世宗看见阳光照在千秋殿的门上,那一格一格的门棂给了他灵感,他就召集文官学者一起研究,于是韩文字就产生了。这是一种表音文字,简单易学,便于书写,所以,韩国人民对世宗非常尊崇,现在面值最大的万元韩币上。就印着他的头像。

然而,尽管韩文字已经问世500多年。但在那个以木槿花为国花、别号“槿域”的国度里,汉字依然被视作“文化”的重要载体,被一代代的人韩国人所敬重、所使用。我在韩国国立民俗馆和韩国民俗村里就看到了许多的实例:从官方文书到平民信札,从大部头书籍到普通人家的春联。有一天。我们在平泽湖畔观看韩国民乐表演,一位老农在表演结束后,蹲下身抹平一方土,手写汉字与我“笔谈”起来。他说他叫孔锡凤,今年84岁。他问过我的年龄之后告诉我,他的儿子比我大,已经64岁了。我看着老人的白须白发,看着他面前写在泥土上的汉字,真像见到自家长辈一样,心中一片温馨。

最让我惊讶的是韩国当代书艺。在古代,韩国人从中国学去了汉字,也学去了书法艺术。王羲之。赵孟颊,都被韩国人当作书圣看待。近两千年来,韩国书法史也是辉煌灿烂,名家辈出,有些书法名人传到当代的作品,市场价达到几千万乃至上亿韩元(合人民币几百万)。时至今日。韩国书法虽然多了韩字书法这一部分,用楷、草、隶、篆等各种字体把韩字表现出不同姿态,但其主流还是书写汉字。我们日照市5年前与韩国平泽市通航,随之也开始了以书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流活动,两市书画展无论在日照还是在平泽举办,一进展厅,便是琳琅满目皆汉字,郁郁墨香扑面来。我曾经猜想,韩国书法家是不是为了与中国同行交流,才多写汉字的?然而不是,今年我和几位日照书画家去平泽,获赠《平泽市书艺人协会展作品集》,我一边赏阅一边统计,结果是:集子中一共收录119件作品,有111件是写汉字的。要知道,这次展览,完全是他们办给自己人看的,

让我们欣赏一下韩国书法家所写的内容吧:

“花间酌酒邀明月。竹里题诗扫绿云”,这是平泽市书艺协会会长李敏宽先生写的,文人雅趣跃然纸上:

“风轻杨柳金丝软,月淡梨花玉骨香”,这是平泽市书艺协会前任会长安永礼女士写的,与中国古代才女们的审美取向何其相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书法家白宽钦先生写的是贾岛诗,传达中国古诗中禅的意境:

“空”,比丘尼柳堂林写这个字。表达了一个佛教徒的世界观……

我通过翻译问李敏宽先生:“你们整天写汉字,会不会读呢?”他说:“多数人不会读,但明白所写汉字的意思,不然,也就无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是呵,看他们的作品,其风格大多能与所写内容相吻合,要豪放时便豪放,要婉约时便婉约,甚至作者的性情、好恶,都能从中窥知一二。

也有韩国朋友从写汉字开始,渐渐沉醉于中国文化,进而学习汉语,能听会写。在平泽市书法界,就有好几个人能大致听懂汉语,并念出一些汉字的读音。书艺协会顾问、首尔中央大学的退休教授朴锡俊先生,汉文化修养颇深,能轻松地与我们笔谈。他对中国书法的研究水平,让我惊叹不已:那天晚上,两市艺术家在一起挥毫泼墨交流书艺,朴先生有一幅字写的是“无量寿”,那个“量”字与我们平时所见不一样,他见我在一边观赏,立即另纸写下一行字,说明那个“量”的写法出自米芾笔下。

我不大懂书法,但可以看出,韩国朋友们的艺术水准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让人在观赏中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如饮韩国米酒一般惬意舒心。当然,他们写汉字,多是依照字典的标准笔画去写,惟恐出错,所以端正有余,活泼不足,尤其是草书,极少有人为之。他们觉得。真正了解汉字结构和书艺精髓的,还是中国书法家,所以当我们的人现场创作时,他们往往群起围观,拍手叫好。在韩国,多数妇女婚后不再工作,有的就学起了书法,因而女性书家甚多。她们在观摩中发出的赞叹声,让日照书法家们颇为得意。日照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秦唐先生前年去过平泽,结识了一批韩国朋友。一位美丽的女书画艺术家这次没见到他,十分遗憾,特意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礼品包,让我们带给他。这份礼品,我们并没有把它看作私人之馈赠,而是将其视为中韩两国艺术家为汉字而结同心的证物。

“云开万国同看月,花发千家共得春”。这是另一位韩国书法家高贤淑女士写下的句子。我想,古老而年轻的汉字,神圣而世俗的汉字,恰似高挂在东亚上空的一轮明月。那溶溶飘洒的月辉,便是弥漫于汉字文化圈的醉人墨香了。

猜你喜欢
汉字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在韩国走马观花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