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2009-09-29 03:41楚长鸿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才观园丁蜡烛

楚长鸿

科技日益进步,社会迅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转变,才能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完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一、自身素质方面,不做“蜡烛”做“海绵”

我们赞誉教师,往往用“蜡烛”来形容,比喻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教师所要具备的知识素养方面讲,做蜡烛是不足取的。在素质教育新形式下,特别是近期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现在知识载体日益发达,日益多元化,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乃至网络,即可获得比课堂上多得多的知识。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可能比教师还丰富。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为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做“蜡烛”,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教育学生,这样在教育中只能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最终耗尽自己,为现代教育所淘汰。教师应该做“海绵”,不断吸收各种新的知识,不断学习创新,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旺盛的进取精神,要“一专多能”,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又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教学理念上,不做“园丁”做“雕塑家”

我们习惯把教师比做“园丁”,教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工作,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同时把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绿叶花朵修剪整齐。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都希望学生个个成绩优异,人人乖巧听话,不断把“旁逸斜出”的枝叶“修理”整齐。但社会上“学历不等于能力”等现象暴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揭示了传统教育的人才观的片面性。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家、艺术家、高级工程师,需要专家、学者,但也需要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通劳动者。对中学而言,学习成绩好的能考上大学的是人才,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或动手能力的同样是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能服务于社会的都是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不要求教育像流水线一样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教师不当“园丁”,不要把千姿百态的花都修剪整齐,而应该像“雕塑家”一样,注意去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秀品质或特长并加以引导和发挥,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三、教学过程上,不做“演员”做“导演”

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用拥有知识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受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把知识本身看得很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系统讲述,教师唯恐讲得不够清楚,讲得不够仔细。课堂上教师完全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辛苦了教师不说,一定程度上还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仅靠听和看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做,去尝试,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各种“体验”,提高各种能力,且这种“体验”至关重要,任何过程都不能代替。所以教师要变革以往教学的模式,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演员”,亲自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则做“导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甚至也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己做好后勤服务。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人才观园丁蜡烛
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螃蟹当园丁
我是小园丁
亨利园丁和小怪物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浅谈《三国演义》
神秘熄灭的蜡烛
园丁vs采花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