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腐倡廉,是毛泽东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中,他着重强调思想上建党,不断健全反腐倡廉的组织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监督。毛泽东有关反腐倡廉思想和实践,对加强党的建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我党的反腐斗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思想 反腐倡廉
一、强调思想上建党,从正面教育入手,狠抓作风建设
强调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实质上要解决的是一个如何才能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共产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的侵蚀,成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作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措施。1934年1月,他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说:“应该使一切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必须严厉地展开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把那些遮塞在苏维埃与民众之间的废物抛开去,这些废物就是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在选举中绝对的摒除那些阶级异己分子,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分子。” ①1944年3月,毛泽东组织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②。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敏锐地看到,随着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作风建设将会出现新问题,提醒全党要时刻警惕“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
随着革命形势和国家建设任务的不断变化,毛泽东认真研究分析党内的各种情况,及时开展党的思想整顿和作风建设。1942年以“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为主要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发动了1950年整风、1951年“三反”、1954年整党、1957年“开门整风”、1960年“新三反”、60年代的“四清”等多次反腐败专项斗争。从1952年1月4日毛泽东亲笔修改的《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反腐败的坚决态度。这篇社论说:“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如果不加以彻底肃清,它们就要腐蚀我们的党,腐蚀我们的政府,腐蚀我们的军队,腐蚀一切财政经济机构和一切革命的群众组织,使我们的许多干部人员身败名裂,给我们的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一句话这就有亡党、亡国、亡身的危险”④。50年代末,毛泽东借鉴苏联的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做法,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年要抽出一定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希望能够借助这种方式消除官僚主义。这些做法都显示了毛泽东反对腐败的坚定立场。
二、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健全反腐倡廉的组织建设,增强党自身的反腐职能
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反腐职能。首先,成立中央和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中央在开国伊始的1949年11月就做出了成立中央和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朱德任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委领导之下,有权检查中央直属各部门及各级党的组织、干部、党员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受理、审查和决定对有关党组织及党员的纪律处分。据统计,1951年各级纪检部门共处理违纪党员干部48189人。其中军级干部32人,地师级干部407人,团级干部2711人。1952年上半年,又有6万多名党员受党纪和行政处分,2万名受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县以上干部受撤职查办和逮捕法办的4029人。纪检部门的有效工作,有力地打击了违法乱纪行为,保护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自1921年7月起至2008年7月,中共中央及中央纪委以及国务院及监察部,制定、印发和转发的关于党风、党纪、廉政建设方面的专项或相关的决定、决议、通知、通告、指示、批复、讲话、报告、公告、规定、纲要、准则、条例、规划、章程等,据统计共约976件。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个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将对财政的监督审查明确写入党章;1928年10月8日《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公布,党的第一个巡视制度诞生;193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工农检察部的组织条例》这是党的第一个检察工作组织条例;1938年8月15日公布《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专项条例》这是第一个惩治贪污的专项条例等等。所有这些都生动的说明了党加强组织纪律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坚定决心,不断加强健全反腐倡廉的组织保障,增强了党自身的反腐职能。
三、严惩腐败,纯洁队伍,教育全党,治病救人
对那些违法犯罪又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只有予以严厉打击,才能起到很大的教育和震慑作用,才能显示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对革命队伍中出现的腐化堕落分子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和打击,如抗战时期,严惩某团政委刘振环贪污公款500元事件。1937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开枪将刘茜打死,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毛泽东为此写信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信中说: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⑤因此党中央和军委根据他的罪恶和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建国以后,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反”、“五反”的伟大斗争,则更是深刻地体现了毛泽东对于反腐败的态度之坚决。建国初期,针对各地发现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号召“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指出对贪污分子,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查办,判处徒刑,甚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才能解决问题。如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行署专员张子善都是革命早期入党的老干部,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功劳,进城后在腐朽思想的侵蚀下,滥用职权,腐化堕落为大贪污犯,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有人讲情。毛泽东明确表示:正因为他们两个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对于我国这个第一大案的处理,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至今仍属执政党反腐败斗争史上的范例。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严厉惩治只是手段而已,反腐败斗争不只是要惩办腐败分子,而是要求广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职责,当好人民的公仆。国有国法,党有党规,既要通过正面的思想、作风教育,提高我们队伍的拒腐能力,又要辅以党纪国法来四、惩治腐败分子,保持我们队伍的先进性。
四、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⑦他认为反腐败能否成功在于能否走群众路线,能否发动群众,能否依靠群众。1957年,毛泽东在总结我们党用整风运动作为解决我们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实行这个方法有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必须坚决相信群众的多数是会站在我们方面的,是讲道理的。……我们根据列宁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承认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得出了整风的方法。”
毛泽东赋予群众充分的监督批评权,他在1948年宣布:“群众不但有权对他们放手批评,而且有权在必要时将他们撤职或建议撤职,或建议开除党籍,直至将其中最坏的分子送交人民法庭审处。”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⑥有效的群众监督,是抑恶扬善,防止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一剂良药,有利于制约和防止干部中的腐败现象,促进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建国之后在民主党派监督方面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欢迎党外人士提出批评意见。毛泽东多次强调党和人民政府坚决作群众的后盾,“如果有人执迷不悟,胆敢违抗中央指示,阻碍群众运动,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资格有多老,他的上级都应该把他坚决撤职” ⑨各地报纸都集中力量宣传“三反”斗争,揭露重大贪污案件,有重点地连续发表评论与大讨论,《人民日报》还开设了“人民来信”专栏,及时刊登人民群众的来信。各省市所在地普遍召开了公审大会,依法审判了一批贪污犯,在社会上震动很大。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少腐败分子主动坦白自首。实践证明,充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是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敢于抓大案要案并公诸于众,以此启发群众觉悟,形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分子无处隐藏,得到应有的惩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页
[2][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109页
[3][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1272页
[4]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416-417页
[5]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0,342-343页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824页
[9]《人民日报》,1952年1月4日
作者:
姜海燕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