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如何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与新课程理念顺利融合,便成为当前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调查法,对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以期为普通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索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客观、实效和对策性的咨询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 现状 教学改革
1.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较大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技术规范来确定技能学习的要求的,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基础如何,都必须以学习与掌握具有严格确定性的运动技术为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也是把学生假定在同一学习起点上,按照统一步调组织教学,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而丧失学习信心,一部分学生则因缺乏特长发挥的机会而丧失兴趣。
1.2 教学形式的落后导致参与意识的弱化
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创新,虽然做出了不少改革但终究换汤不换药。有些学者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以运动技术为思想向增强体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但实际上技术教学为核心的旧课程至今还在沿用。 体育参与意识弱化 许多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造成说起来体育的重要,但做起来又可做可不做。参与意识的弱化一直左右着对高效体育偏见的思维模式,是高效体育发展艰难的因素之一。
1.3 部分体育教师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不足
当前教师安于现状,知识技能储备不足体育教学改革,即对原有的课程观念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体育健康需要”,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并不是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所熟悉和经常运用的,需要体育教师的重新学习、理解和消化。当前有相当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只顾埋头教学,观念较陈旧,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习惯于原有的模式。生硬灌输、机械学练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 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转变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困惑,显得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不足。
1.4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等教学常规以及学生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等量化指标,并通过检查监控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纳入统一的规范中,将教师“管住”。教学的目标重“结果”,轻“过程”。传统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以绝对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为“达标” 而“达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行为表现,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2. 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
2.1 转变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体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建立一种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使其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高品质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及模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经过十几年是体育教育可离开学校后,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的人却很少。所以,体育教学的改革应以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身心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2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格局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体育教学格局,确保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去尽情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作技术指导和管理者,这不仅会扩大学生活动空间,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使大多数学生的个体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目的。同时要用先进、科学的体育知识先导于学生,吸引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以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创新的教学行为构成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组合优势,突出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取长补短,使学生养成经常自学的锻炼习惯,从中得到身心快乐,促进个性发展,发挥个人才干。体育教师要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实践的能力。
2.3 确立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它是教学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体育担负健康体质的重任,而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体现在生理上,而且表现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目标以技术竞技为主的目标没有多大的变化,仅仅反映在生物属性的目标使体育全面育人功能受到了限制。因此,这就要求体育选举权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增进学生的健康。
在认知方面:注重运动方法和生理机制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向健康效果评价、健康理性方面转化。
在运动技能方面:通过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水平基础上,培养从事体育和娱乐活动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使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各种乐趣,通过自身经验和内心感受,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和道德观念。
在认知、技能、情感方面的发展,体现了目标重心的转移,同时三者之间又形成了新的互联互动关系。在体育课程及教学过程中,技能发展作为媒介,是知识掌握和情感发展的手段,而认知又为这种活动提供了兴趣,情感更为认知和技能发展增添了动力。这样的目标结构更有利于体现体育向健康实际意义方面的发展。
2.4 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重视对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高校的体育教学,其评价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的运动人才,而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体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思想品德、组织能力、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同、学习情况不同,体育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总之,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是多样化,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方法过多的强调了定量地、绝对地、终结性地评价,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应多定性地、相对地、过程性地评价学生。同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教育性和综合性。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工程,只有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指针,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转变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改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全洪.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J]. 体育文化导刊 ,2003.(6).
[2]高嵘.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陈岩.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几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宋和平.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7(5).
作者:
钟新洪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