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臣 宋秀英 李少华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两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拓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针对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落后于教学的实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促进高职高专院校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 科研现状 教学水平 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和创新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产学研相结合、把只注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提高已迫在眉睫。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关键是教师的科研水平,只有科研水平的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在拓展自己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所以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的根本途径,不搞科研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好书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科技活动两种不同的方式共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我们通过对本省部分高等院校科研状况的分析,明显的是和现实的需要有着较大差距,长久下去,就会制约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需求不一致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有必要分析现实状况,找到存在问题的差距及其形成的原因,然后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提高,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1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现状
1.1 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状况。
目前,我省有30所本科高校、57所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全省高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逐步得到加强,部分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我省高校科技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重点院校,如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10所骨干大学科技经费占全省经费的92%,一些专科学校,尤其是近几年新建的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几乎为空白。
1.2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状况。
笔者曾对2000-- 2006年在14家(2000--2002年是11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其中, 2006年全国1147所高职院校中(截至2006年5月)发表论文的有 104所,占同类院校的9.07%,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61%;发表论文总数 194篇,占高等学校论文总数的 6.17%。2006年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 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只有10所院校发表了36篇论文,在所有被统计论文中的贡献率仅为1.14%。这些数据与全国高职院校在普通高校中占61.87%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当然,高职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各类论文以及其他方面的科研成果尚未见到全国性的统计数据。但从以上结果以及作者所做的区域性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科研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那么,究竟是何因素制约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做了些思考与分析[1]。
针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相互脱节的状况,国家从90年代初提出了要实施产、学、研三结合,以促进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使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产学研结合,实际上是涉及到政府、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中介服务等为主体组织的系统,其相互之间必须围绕市场这一基础来动作。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限制,产学研合作三方面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作为学校来说,由于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导向,高校人员重论文、重评奖、不重视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成果转化方面普遍存在成果多、转化少和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状况,市场调节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的健康发展,关键还在于构建一种有效的结合模式。如:利益导向型模式、主体带动型模式、内部延伸型模式、科研单位产业延伸型、综合园区型模式等。这些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产、学、研分散进行的各种弊端,发挥整体效应和协调的优势。发挥辐射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2]
可见,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研究水平偏低。在苏州工职院调查发现:觉得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理论指导(占17.9%),缺少科研方法 (占12.8%),缺乏实践经验(占 26.9%),缺少时间保证(占37.2%),缺少文献资料(占5.1%)。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科研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占12.8%)、科研领域和课题的选定(占19.2%)、科研论文撰写指导 (占10.3%)、全方位指导(占 57.7%)。[3]
2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薄弱原因分析
2.1 学校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等学校认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是好老师,至于科学研究到工作实践中需要时再锻炼即可。教师认为,我们教学已经够辛苦了,所以,不到评定职称需要时搞科研的必要不是太大。所以平时只注重教学和实习而忽略了科研,临到评职时再手忙脚乱的搞,甚至有的少数教师宁可不搞,认为项目申请和审批等等太麻烦。
2.2科研投入不足。
科研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没有经费的支持,科学研究就不能正常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直接投入不足,很难按期保质保量的取得成果。在工作绩效的认定上,大部分院校只是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但对付出大量业余时间和辛苦的科研工作却被忽略而不计工作量,这种又苦又累又没有报酬的事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3院校现行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院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完成有指标规定,但是对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却没有约束,致使有的教师觉得科研难搞,不搞也行。
2.4科研绩效考核制度还没真正建立。
进行科研绩效考核是促进科学研究良性发展,催化高水平成果产出的必备条件。科技活动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与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应当对整个科研过程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研究工作得到认可、有意义,教师的干劲自然就高。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没有纳入教师的业绩评估和工作量计算,也是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3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水平的对策
3.1以应用研究、教改研究为主攻方向,加强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以“与生产第一线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为主,一方面从教学研究入手,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开展面向生产需要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题研究,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学校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加大投入,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4]
3.2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高校的学术水平以及科技实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标志。科技工作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讲都是必需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论是示范学校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其内涵都是凝炼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平台,这些都与科技工作密不可分。更何况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无不依赖于科技工作。在当前以创新为主题的社会环境下,提高对科技工作的认识是完全必要的。
3.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管理,建立科研绩效考核及相应的科研津贴分配制度等激励政策机制。对科技项目、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学术交流等各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校内科研经费投入,每年在学校经费开支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内课题研究、纵向课题经费配套和科研奖励,并保证科研经费适度优先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争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特别鼓励各院系、研究所和个人开展产学研合作。
3.4合理定位。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盲目照搬或机械效仿本科高校的标准,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不能好高骛远只追求高精尖技术项目,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水平,本着“人人参与,发挥优势;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服务优先,协调发展;合理定位,重点突出”的思想,鼓励全体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发挥优势和长处,主动开展科研工作;根据科研的基础性、应用性分类指导,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和人员水平高低分层推进;树立科研服务意识,减少无谓的争论,避免顾此失彼,力争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每个院校都要根据基础实力和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定好科研工作的地位,集中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突出科研重点,形成科研特色和强项。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增强了学院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实力,为专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3.5整合院校资源。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一般都存在资料匮乏、资金短缺、资助微薄等现象。高职院校得到重点课题、重大课题或基金资助项目不会太多,有条件参与、有能力承担相应任务的教师也不会太多,资历、资格都无明显优势。另外,图书、文献资料、电子信息数据库等数量明显不足,最新的、前沿的、国外的相关资料几乎空白,科研软硬件投入总量太少,各类资助也微不足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资源整合,走集成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企业、学校、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的结合都是有益的探索。加强院校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院校内部资源的联动开放,加强院校之间科研力量的联手与协作等。
3.6抓好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题。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工作,教学研究是教学、科研相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题。搞好教学研究,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全面展开以教研为中心的科研活动,坚持教研为素质教育服务,积极开展产学合作研究。
基金项目:
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适度规模研究(河北省教育厅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01405)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EB/OL].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www.tech.net.cn/page/N003/13138.html. 2007.
[2]佚名.产学研三结合的几种模式探讨[J/OL].?西安交大科技园.2006.
[3]雷正光.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6).
[4]陈永元.高职高专科研工作的基本取向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作者:
周炳臣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宋秀英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李少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