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

2009-09-28 02:06林晓琴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效果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框架建设、活动模式、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 开发与建设 实践效果

一、高职高专管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

1、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而开展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它服从于教学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是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充分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和手段,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新颖,能极大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可增强实践性环节,积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为更好的贯彻执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变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以“交际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十分必要。

2、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是我校于2007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教研项目立项的项目,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该项目对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框架、活动模式、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项目不同于传统的、普遍意义上的英语第二课堂,而是从教学形式、内容、手段和组织上进行了创新。它的构建分两大模块,自我开发建设的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与全校统一组织规划的英语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实践性。

模块1:创建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是在学校计算机系老师的协助下,我校英语教师集体动手分工建立的,各小模块分不同老师负责,随时补充、更新和维护。该模块借助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体系,建成功能齐备、资源丰富的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提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试题练习、在线测试、讨论答疑、信息发布、师生交流的交互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选择学习、创新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超时空、开放性的英语学习课堂,提供全天候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得以提高学习效果。

模块2: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实现信息沟通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克服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广阔的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大课堂,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和展示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学生英语协会

成立了学生英语协会,它有别于学校其它协会,不是学生自发的组织,而是由英语教研室直接派老师领导和管理,每年一次的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有英语老师到场参加、指导,学生自愿报名,经过述职、经老师和原学生英语协会理事认真讨论后产生,理事不仅英语基础好,还要热心公益活动。英语协会会员人数众多,几年来一直是学校各协会之首。学生协会的创办为英语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证。

2.2 英语竞赛及课外活动

开展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近几年我校开展了各类全校性英语竞赛,主要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拟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考试、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口语竞赛和商务英语比赛和英语技能单项比赛等多种形式。近几年来我校先后组织了英语晚会,有英语协会迎新晚会、社团缤纷月之双语晚会、英语文艺节目汇演和英语圣诞晚会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为学生展现自我能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2.3 英语兴趣小组及“英语口语角”

组织各类英语兴趣小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语言环境。我校英语协会下设三个兴趣小组:翻译小组、写作小组和听说小组,兴趣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3-4次。兴趣小组实行“敞开式”管理,不限人数,也不做强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加入,在快乐中学习。此外,英语协会每周开展一次英语电影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英语角”每二周举行一次,每次一个主题,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为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2.4英语讲座及英语学习专栏

加强学生跨文化人文素质培养,开设外国文化知识讲座、实用英语学习方法

讲座和英语考试最新动态讲座等。近三年来,邀请外教和相关教师,不定期举办各类英语讲座,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2.5英语广播

利用英语调频台广播,形成英语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力。英语广播节目为

每天滚动播出,节目的选材主要为英语课程教材的课文及听力训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听力训练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训练。同时,还精心挑选了疯狂英语节选、英语电影经典对白和英语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材料供学生们欣赏。

二、实践效果

1提高了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层次多样的英语实践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1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近三年我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一次过级率05年为70%、06年74.37% 、07年为78.26%,过级率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

1.2我校学生于05年、06年、07年、08连续四届即:第二、三、四、五届荣获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口语大赛重庆赛区一等奖;并于06、07、08年三年代表重庆市高职高专学校参加北京总决赛荣获两次全国三等奖和一次全国二等奖;06、07、08和09年荣获重庆市第十六届大学生英语演讲二等奖和第十七、十八、十九届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CCTV”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高职高专组一等奖。

1.3 0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笔试竞赛重庆赛区中荣获二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06年荣获二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08年荣获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09年荣获二个一等奖、三个六等奖、三个三等奖。

2打造了一支团结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团队

通过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2.1 05年教研室的一名新教师荣获系部青年教师讲课第一名、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二等奖;06年两名教师荣获系部青年教师讲课第一名和第三名;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分别获三荣获系等奖。07年一名青年教师在全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中获三等奖;07年一名青年教师在全校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重庆电力公司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2 05-06年度荣获重庆电力公司“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05、06、07、08年度荣获学校“三育人”先进班组以及“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光荣称号。

2.3 05年-09年中教研室老师发表论文共22篇,其中5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英语教材8本,其中4本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建成学校英语精品课程,挂于校园网上;一个校级教研课题“英语分级教学”、省部级课题两个:《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物流专业英语资源库》。

3、理论水平

校园英语第二课堂网络平台,为学生创建了结合实际的超时空开放性的英语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传统的由学生自发和无组织的或是老师组织单一的英语课外活动,通过老师自己建造的英语网络平台学习和课外活动开展两大模块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解决了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经费受限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实践充分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项目,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实施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层次多样的英语实践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高。我校英语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推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促使许多教师积极主编、参编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发表科研、教研论文,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本成果的研究与实践为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邓 琪. 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

[3] 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史康.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8)

[5] 徐小贞等.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

林晓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效果
军队学历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合一在《医用化学》中的设计和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的实践
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沟通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