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育方法对我国德育的借鉴和启示

2009-09-28 02:06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日本

刘 畅

摘要:日本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举世闻名,本文介绍了日本学校中的德育方法,具体包括专门的德育、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特别活动中的德育三个方面。对我国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日本 学校教育 德育方法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举世闻名,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日本大和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延续的。现行日本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大部分构成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并列地位,使之成为实施德育不可或缺的两大领域。日本的德育就是由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德育够成的。

一、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方法

1、专门的德育。专门的德育包括各种特设的德育课程(如修身课、道德科、公民科、社会科等),这是日本学校德育的一条公开化的直接途径和方法。这种特设的课程和活动时间有利于集中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训练。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是日本学校重视德育的传统做法。日本在实践专门德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管理上的强硬性、统一性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从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来看,日本文部省多次强调要根据教育的主题、目标及教育对象列举了与学生交谈、讲故事、组织学生讨论、演剧、利用读物、使用视听教材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日本广岛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时就充分利用了电影、幻灯、录音、录像等手段,让学生体会战争环境的可怕情景。他们还让学生阅读宣传军国主义的旧课本,戴上为了防止空袭的头盔,让学生体验战争时期的生活。有的还组织学生演出“冲突与暴力”之类的戏剧,演完后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的发表对戏剧的感受。这些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自战后日本确立了新的教学方针以来,利用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一直为日本学校普遍采用。日本教育权力机关通过多种指导性文件要求学校不要把各学科课程教学作为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途径,而必须同时发挥其德育的功能。由于各学科教学在整个学校活动中比重大、涉及面广,因而利用这一间接途径进行德育对于提高学校德育水准是极为有效的。日本学校在利用各学科教育进行德育时采取了以下实施方法:一方面,在教育目标上与德育联系起来。文部省在制定各学科教学目标时,明确地规定了该学科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由文部省下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的国语科目标,就明确规定有“在培养正确的理解、表达国语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国语的爱好,培养语言的语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在数理学科的目标中,有“使之形成科学的、合理的生活的态度”、培养“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推理和假设的能力”、培养“从多方面自由思考”、”“创造性思考”的能力等。在音乐和图画科的目标中则有“通过表现和鉴赏活动培养丰富的情操”的规定。在文部省编订的教学指导书中还特别指出:“培养对美好的事物感到美的情操是为了培养知、情、意协调为一体的人。”在体育科的目标中规定有“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使学生热爱运动,理解身边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增进健康和增强体力,培养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这与道德课中“尊重生命”、“增进身心健康”、“保证安全”的目标显然是一致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中所规定的体育科目标有“无论和谁都能友好相处”、“培养合作、公正的态度”。“坚持到底的精神”等,这与道德联系更直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与德育联系起来。比如国语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材料,同时也是德育的教材。国语教师在交代课文背景、讲解课文的同时,也向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数理课的教学内容中也可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们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攀科学高峰精神的启示和教育。音乐和图画课中,教师不仅通过讲述著名技术家的伟大成就和为艺术而奋斗的动人事迹给学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和教育。总之,联系各学科教学内容,能使德育达到生动具体、潜移默化的效果。

3、特别活动中的德育。利用特别活动进行德育是日本学校很具特色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丰富多彩,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自主精神、创造能力及个性发展等方面,这种手段的作用更加突出。

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主要有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类型。各类型又包括有许许多多具体活动项目,供给一百多种,而其中文化艺术性活动又包括文艺、诗歌、外语会话、美术、摄影、茶道、花道、气象、邮集、音乐、舞蹈及其各种学科学习小组活动等项目,几乎是应有尽有。从日本学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所包含的德育方法来看,主要有寓教育于娱乐、寓教育于劳动、寓教育于指导、寓教育于管理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方法。

二、 日本学校教育中德育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学校道德教育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焦点,尤其是道德教育方法。日本和我国都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又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所以我们应借鉴日本学校德育方法,调整我国学校教育方法使之与新的形式相适应。从日本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中我们会得到以下启示:

1、要重视和强化实践道德教育。日本各学校在德育方法上普遍重视实践活动环节。一般各年级都结合课程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了实践活动,并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要求都列入学校教学课表。组织的较多的活动时实地参观考察。日本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与做结合中培养学生的道德风貌和完善的个性,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学校在实施课外活动。寓道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通过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磨砺自己的意志,熟悉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及自我服务性劳动技能,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走访、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主动参加以社会公益为内容的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经受住风雨的锻炼和考验,增长知识和才干,是学生道德认识在社会实践中内化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2、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这也是日本所提倡的德育教育法。在许多日本教师心目中,德育课既不是“上课”,只对学生灌输呆板的和现成的结论,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是师生互通思想,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日本人称之为“师弟同行”。有的还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思想指导应与生活指导区别开来。要处理好两种指导的关系。还有主张要实行两者一体化的形式。教师对学生德育课的成绩也不是打分,而是记录其道德行为,分析其个性特征。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3、在发挥各科教师的主导力量上与德育联系起来。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各学科的教师,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都同德育课教师一样在学生中起着人格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尽到教室职责,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起师生间人格的信赖关系。这是任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学校要求教师自身必须追求高尚的人格,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不能单做“一个传授知识的劳动者”,还要做“一个在人格问题上能解疑答问的负有带头示范的人”。这种对各学科教师同对德育课教师一样进行人格素质上高要求的做法,就是为了加强德育的主导力量,以保证德育的成效。

4、改革教育内容,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日本的德育之所以能够运用参与和渗透的方式进行教育,是因为教育内容更贴近现实,更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事迹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活教材。因此受到的教育可以很好地指导个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们道德教育内容略显陈旧,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老师授课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枯燥的理论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道德教育的现实性是很强的,脱离现实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德育的经验,把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5、让德育充满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德育存在于每一门课程之中和课程的每一部分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道德价值,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德育。因此,在日本学校中,除了专门的德育课(如修身课、道德科、公民科、社会科等)和特设的德育活动时间(即日本所谓的“特设道德时间”)之外,学校还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德育。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与德育联系起来,联系各学科教学内容,能使德育达到生动具体、潜移默化的效果。在教育目的上与德育联系起来,文部省在制定各学科教学目标时,明确地规定了该学科应达到的德育目标。日本这种充分发挥教学这一主渠道的渗透性德育方法,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教育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应在发挥专门德育课的德育作用时,充分挖掘其他课程的道德价值,之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道德的陶冶、熏陶,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4.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

[3] 陈红。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及启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05.

作者:

刘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日本
探寻日本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