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妹 王准宁
摘要:课堂话语分析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方面。许多国外学者对课堂话语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在诸多的研究中, 教师反馈作为二语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二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提供一个理想的视角,故一直以来是国外二语习得研究者们所热衷的研究话题。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相对单一,有别于目的语国家的二语习得环境,而EFL 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师反馈不仅具有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更是中国外语学习者课堂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其中重述语对于语言输入,引起学生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它对于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二语教学 重述
引言:
重述(recasts) 是二语教学和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反馈方式,它是指对学习者所说话语或句子的重述,在保留原句大意的基础上同时纠正其中一处或多处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内隐反馈方式。继Nicholas等人对重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之后,研究者们又对在不同课堂环境下不同课堂参与者的重述使用情况作了多角度的描述型研究,也有把重述与其它各类反馈方式作比较,检测其有效性的实证型研究。总的来说,重述已经成为目前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与教学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重述的定义和性质
(一) 什么是重述
重述广义上指的是言语交互的双方能够达成相互理解,一方(通常是教师或操本地语者) 发现另一方(学习者) 的语句有错误时,对其进行重新表述,在保留原句大意不变的同时更正其中一处或多处错误,旨在使对方通过对比两种表达方式,意识到自己原句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Farrar在一次对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种不同的重述方式:
1) 纠错式重述(corrective recasts) ,只对目标语错误进行纠错;2) 非纠错式重(noncorrective recasts),模拟目标语, 但对目标语不进行纠错。之后, Lyster等人又用了相同的术语,但他将非纠错式重述反馈定义为对学习者任何话语错误的纠正。同时Philp根据重述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改变是潜在的还是自然发生的情况,又可分为简单重述和复杂重述。
(二) 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重述
一语习得中关于重述的研究为二语习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母语习得研究者认为重述是儿童一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时期儿童可以不需要任何或正规教学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尽管二语与母语学习不同,但二者在某些具有的方面也一些共同特征: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和错误方式等。习得研究者也通过实验证明二语学习者在没有外显教学情况下,也能习得他们的目标语。
重述的定义指称定义
(1) Long (1996)在保持中心意思不变的同时,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主语、动词或宾语) 对儿童说出的话所做的中心表述。
(2) Lyster and Ranta(1997)教师对学生所说话语整句或部分的修正以减少话语中所犯的错误。Bradi (2002)对非本族语者错误话语中实词的即时合并而且以某种方式进行改变和修正(如语音、句法、形态或词汇)。
(3)Long (2006)在学习者一个或多个非目标语(词汇、语法等) 中,教师通过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整体或部分的语言形式修正,并且通过这种交流,对话者焦点仍然是意义或交际活动。
(4) Sheen (2006)在课堂交际活动中,重述包括教师整体或部分修正学生至少一处语言错误。
二、重述研究的相关理论背景
(一) 关注语言形式与交际意义
( Focus - on -Form) 的教学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仅以语言形式为核心”(focus - on - forms) 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被人们淡化,而且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的提供方式也在改变。Long提出了意义和形式(focus -on - form) 兼顾的方案, 强调以意义教学为基础,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本身的语言纠正交际活动,说话者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以及总体语言重述的研究都基于1981 年Long提出的交互假设( Interactional Hypot hesis) ,他认为在协商中获得的负反馈能够促进二语的发展。根据1996 年Long的定义,重述是指在保持中心意思不变的同时,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主语、动词或宾语) 对儿童说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形式为核心”(focus - on - forms) 的教学将语言形式分解为孤立的学习对象,如词汇及其搭配、语法规则、语调、句子搭配等,然后以线形方式将其排序形成教学大纲,学生按其顺序系统学习各个语言点,并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而意义和形式兼顾的方案则强调二者同等重要,但当教师或学习者在理解或输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形式本身。在当今迫切需要以意义交流为主的交际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到自己的理解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同时又没有打断和破坏双方的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如何提供及时的反馈是第二语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于是,教师和研究者研究了有关各种负反馈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重述便是其中之一。
(二) 在外语教学课堂中重述作为反馈形式的地位
反馈是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行为所做出的反应。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严格控制的语言输入,从而预防错误的发生。如果预防失败,应及时纠正以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然而,自然主义观点的学习者指出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只要接触足够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输入 ,儿童便能自行更正错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是如此,负反馈及负向语出的话语所做的重新表述。之后,Long 与Robinson又将重述归入内隐负向证据之中,而且认为重述对学习者语言错误所做的更正是反应性的,而不是发生于学生错误之前,是先行性的言证据不是必需的。但是,以上观点遭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有错误时,反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正性信息,也可以提供评价性信息,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根据Saxton的“直接对比假设”(Direct Contrast Hypothesis) ,重述可以促进学习者将自己的语言与他人的重新表述进行对比并注意到新的语言形式,这是学习者最终能以正确的语言形式取代错误的语言形式的第一步。另外,Schimidt提出的“注意假设”(Noticing Hypothesis) ,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特征时,首先必须注意到语言输入中的这种特征,而重述也是引导学习者注意力的重要形式之一。Long在交互假设中指出,除了输入以外,学习者还需要参与言语交互活动,而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负反馈对二语发展,如词汇获得、理解、语法学习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广泛使用的重述当前备受研究者关注。
结论:
重述语对于二语习得理论有效验证。因此,对于二语课堂教师重述有效性问题的探讨,对于中国外语课堂教师反馈的质与量的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Sinclair J, Coulthard, M 1975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McCarthy ,M. 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Ellis, R., Basturkmen, H., & Loewen, S. (2001)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ive ESL lessons. Language Learning, 51, 281-318.
[4] Philp, J. (2003). Constraints on “noticing the gap:” Nonnative speakers noticing of recasts in NS-NNS interac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5, 99-126.
[5] 李悦娥,语言交际中的阻碍与修正[J ]1 外国语,1996 , (11) 1
[6] 周星, 周韵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7] 赵晨 不同水平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纠正反馈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5)36-39
[8] 赵晨. 2004.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正片段研究[ J ]. 现代外语, 2004, (4) : 402 - 409.
作者:
李丹妹 王准宁长春师范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