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缉》音注反映的韵母方言现象

2009-09-28 02:06刘红花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韵母方言

摘要:本文穷尽研究《诗缉》音注中韵母互注情况,认为《诗缉》音注反映的韵母方言现象如下:1.尤侯部唇音以外的部分字读如鱼模部,2.支微部读同皆来部,3.尤侯部、萧豪部混同,4.部分三等字读同一等。尤侯部唇音以外的部分读如鱼模部、部分三等字读同一等属于宋代闽方言现象,支微部读同皆来部、尤侯部、萧豪部混同不仅属于宋代闽方言现象,同时在宋代南方方言中较普遍地存在。

关键词:《诗缉》 韵母 方言

《诗缉》36卷,南宋严粲著。严粲,字明卿,一字坦叔,南宋邵武人,官清湘令。著者系严羽的族弟①,二人年相仿,严粲《华谷集》之《李贾携诗巻见访贾与严沧浪游》有“汝与吾宗好,风骚更属谁”句,可证。

《诗缉》是为儿童学习《诗经》而作的蒙学读本。全书分卷首、正文两大部分。卷首有林希逸序、作者自序、靳甫短信、《诗缉》条例、《诗缉》清浊音图、十五国风地理图。《诗缉》成书时间大约在1224年以前②,刻于南宋理宗淳佑戊申年间(即1248年)。《诗缉》现存最早刻本是元刻本残卷,另有明刻本、清刻本。笔者以清嘉庆十五年浙江听彝堂覆刻味经堂本为研究底本。

《诗缉》音注所反映的音变现象大部分是符合通语音变的,但是少数与通语音变不合。《诗缉》这些不符合通语音变的音注,有可能是方音现象。区分某一音变属于通语语音音变还是方音音变的基本原则,我们取“通语取其共性,方言取个性”的推论方式。“共性”是指在宋代语音史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考察《诗缉》音注是否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反映的通语现象及当时韵书的语音主流相合;合者则定为共性音注,不合者则断为个性的、特殊的音注。操作程序上,首先通过语料中表现的共性,判断其是否属于通语语音的部分;然后看是否有特殊的、个别的现象存在,如果存在着特殊的个别现象,就釆用文献考证与现代方音比较相结合的办法判断其是否为当时方言现象。这同样要联系前人关于音类研究成果,下探现代方言,如果文献上有根据、现代方言也可以印证的,则定某音类音变属方言现象,并确定它属于哪一个方言。根据上述研究方法,笔者确定以下4条属于特殊的方言现象。

一、尤侯部唇音以外的部分字读如鱼模部③

《诗缉》音注有1例以虞合三注侯开一:趣,蒭之(《十月之交》“蹶维趣马”)

“趣”字《广韵》四收:平声虞韵、上声厚韵、去声遇韵和入声烛韵。依据严粲明确指出“趣”字音“蒭之上”,那么“趣”字当取厚韵仓苟切。“蒭”字《广韵》测隅切下收作“刍”的俗体。《集韵》“蒭”属虞韵窗俞切。“趣”字清母,“蒭”字初母,两字韵母方面为以虞注侯,声母方面属精庄组互注。

“趣”现代汉语常用的是鱼模部的去声音“七句切”,《汉语方音字汇》载厦门、潮州读作[(((((],上声音口语中一般不用,可能只文读偶尔使用。“蒭”字是非常用字,一时难以在现代闽方言中找到其确切读音。

尤侯部唇音字转入鱼模部,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音变现象。但《诗缉》中的尤鱼互注,指的是尤侯部唇音以外的字与鱼模部字互注。这与宋代通语语音不同,而与宋代福建诗人用韵中尤侯部唇音以外的字押入鱼模部一致。宋代福建诗人用韵(刘晓南1998)有4例38字尤侯部唇音以外的字押入鱼模部。在郑侠的诗中“趣”字与鱼模部、尤侯部混叶,用的就是鱼模部常用读音。此外,朱熹《朱子大全》卷七一记载闽方言尤侯部唇音以外的字与鱼模部字同音的现象:“大抵方言多有自来,亦有暗含古语者…如闽人谓口为苦,走为祖,皆合古韵,不能尽举也。”尤侯部唇音以外的字读如鱼模部字,据刘晓南先生(1998)考证,应该属于十到十三世纪闽方言特点。

二、支微部读同皆来部

《诗缉》音注中有2例以咍开一注支开三(纸开三):

(1)洒,鳃之上(《东山》“洒埽穹窒”/《山有枢》“序 不能洒埽”)

(2)纚,顋之上声(山买反)(《葛覃》“言告师氏注:《昏礼》云:姆纚笄绡衣在其右”)

洒,《广韵》二收:一为纸韵所绮切,意为“洒埽”;另一音为蟹韵所蟹切,意为“洒水”。据义取前音。顋,《广韵》注明为“腮”的俗体字。

《诗缉》音注中支皆互注的现象也与宋代福建诗词人用韵一致。在宋代福建词人用韵中,支微部中的“醉岁际”三字与台灰部字相叶(鲁国尧1989)。宋代福建诗人用韵中,止摄合口字押入皆来部(刘晓南1999)。但支皆通押或互注的现象不仅仅不是闽方言独有的现象,在南宋浙江(胡运颷2002)、南宋吴语区(张令吾1998)、宋元江西(鲁国尧1992、杜爱英1998)也存在。支皆通押或互注反映的支微部读同皆来部应该是宋代南方方言共同特点。

三、尤侯部、萧豪部混同

《诗缉》音注中有尤宵互注2例:

(1)纠,乔之上浊(《月出》“舒窈纠兮”)

(2)髦(旧音毛)当音谋(《角弓》“如蛮如髦”)

“纠”字《集韵》增收巨夭切一音,正是乔之上浊。

宋代闽方言尤侯部读同萧豪部有文献可以证明。宋代福建诗人用韵中(刘晓南1998),尤侯部与萧豪部混押共计9例,并且大多数在闽北。宋代吴棫《韵补》尤幽韵和萧啸部混收对方字,如萧啸韵收尤幽韵系字9个,尤有宥韵收萧宵肴豪韵系字80个。清人林端才《建州八音字义便览》将中古流摄侯韵的大部分归入茅韵(-e),尤幽韵大致归入油韵(-iu)。效摄的豪肴两韵大多归柴韵(-au),宵萧两韵大多归桥韵(-iau)。并且其中部分字中古只有一个读音,林氏却茅韵、柴韵两收。参照《建州八音》“巢扫老”等字茅韵、柴韵两收的现象,刘晓南先生(1999)认为吴棫收的这些字在宋代闽北音中有效摄流摄两读。

但萧豪混入尤侯也不仅仅限于闽方言,可能是宋代南方方言的普遍特点。在宋元江西诗词人用韵中萧豪与尤侯有一定数量的通叶,鲁国尧先生(1992)认为透露了当时江西方言的痕迹,因为现代南昌话、临川话、高安(老屋周家)等地方言中,宵萧韵字与侯及尤韵部分字韵母相同。南宋浙江词人用韵中亦发现侯尤部与萧宵部通押的现象(胡运颷2002)。

四、部分三等字读同一等

三等字变入一等,可能反映部分三等字i-介音的脱落,是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个重要音变现象。一、三等唇音字互注,唇音细音读如洪音,属通语音变,但是唇音以外的三等读同一等,则应是方言现象。《诗缉》中共有6例以一等字注三等字,4例以三等字注一等字,现罗列如下:

以一等注三等6例:

以咍开一注纸开三:

(1)纚,顋之上声(山买反)(《葛覃》“言告师氏”注:“……姆纚笄绡衣在其右”)

标调:以寒开一注狝开三:

(2)栈,残之上浊《何草不黄》“有栈之车”)

以模合一注鱼开三:

(3)许音虎(《伐木》“伐木许许”)

(4)虑音卢 (《泉水》“亦流于淇”注:“淇水出相州林虑县”)

以桓合一注谆合三:(5)鹑音团(字或作鸷)(《四月》“匪鹑匪鸢”)

以屋合一注烛合三:(6)録音禄(《小戎》“五楘梁辀”注:“传曰:楘歴,録也”)

例(2)“栈”,《广韵》三收:产韵士限切,阁也;狝韵士免切,棚也;谏韵士谏切,木栈道。《诗经词典》于本诗句注二音:士限切和士谏切,释义为“车高的样子”;《王力古汉语字典》释作“棚车,即用竹木条横编成车厢的轻便车”,并引《诗》“有栈之车”,故从《王力古汉语字典》取士免切。例(5)鹑,《集韵》又增徒官切,音与“团”同。例(6)“録”,《集韵》增收卢谷切,“禄”《集韵》增龙玉切,二字《集韵》时同音,有洪音细音二读。

以三等注一等4例:

以阳开三注唐开一:(1)牂音庄(《苕之华》“牂羊坟首”)

以尤开三注侯开一:(2)趣,篘之上(《云汉》“趣马师氏”)

以虞合三注侯开一:(3)趣,蒭之上(《十月之交》“蹶维趣马”)

以鱼开三注模合一:去声:以御开三注暮合一:

(4)祚音助(《旣醉》“永锡祚胤”)

严氏音中一等与三等字互注例,从摄来看,波及止、蟹、臻、山、通、遇、宕、流8摄,并且止摄与蟹摄、山摄与臻摄出现互注例。从声母来看,涉及齿音、唇音、喉音、舌音和半齿音等五音。看来这种音变分布范围比较广。

三等字在现代闽方言中有部分字仍然读同一等字,据黄典诚先生(1982)统计,中古细音闽南白读为洪音的96例,黄先生认为这是闽南方言中的上古音残余。是否是上古音残留,姑且不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有宋一代,这类音变规模应该比现在要大。

总之,《诗缉》音注反映的尤侯部唇音以外的部分读如鱼模部、部分三等字读同一等属于宋代闽方言现象,支微部读同皆来部、尤侯部、萧豪部混同不仅属于宋代闽方言现象,同时在宋代南方方言中较普遍地存在。

注释:

①清人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七序认为严粲为“羽之族弟”。

②《诗缉》卷首林希逸序提及他早在甲辰年(即1244年)便已经见到此书:“甲辰余抵京以同舍生见时,出《诗缉》语我其说。”

③韵部名称采用宋代通语18部韵系名。18部参阅鲁国尧先生《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见《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页392-394,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④ 福州、厦门、潮州3地方言材料均取自《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语文出版社,2003年。

参考文献:

[1](宋)陈彭年.宋本广韵[O].北京巿中国书店.1982.

[2](宋)丁度.集韵[O].北京巿中国书店,1985.

[3](宋)吴棫.宋本韵补[O].中华书局,1987.

[4](宋)严粲.诗缉[O].元刻本残卷(8-9卷).南京图书馆藏.

[5](宋)严粲.诗缉[O].清光緖三年岭南述古堂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6](宋)严粲.诗缉[O].清嘉庆十五年浙江听彝堂覆刻味经堂本.南京图书馆藏.

[7](宋)严粲.诗缉[O].清光绪十六年虽园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8](宋)严粲.诗缉[O].清畬经堂屋抄本.南京图书馆藏.

[9](清)林端才汇集、潘渭水校订.《建州八音》字义便览[M].建州县志编委会翻印,1987.

[10]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M].语文出版社,2003.

[11]杜爱英.北宋诗僧德洪用韵考[J].山东师大学报,1998,(1).

[12]刘晓南.宋代福建诗人用韵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纪的闽方言若干特点[J].语言研究,1998,(1).

[13]刘晓南.宋代闽音考.岳麓书社[M],1999.

[14]鲁国尧.宋代福建词人用韵考[M]//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 1989.

[15]鲁国尧.宋元江西词人用韵研究[M]//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92.

[16]胡运颷.南宋浙江词人用韵及其所反映的语音演变现象[M]//刘晓南.《宋辽金用韵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17]黄典诚.闽南方音中的上古音残余[J].语言研究,1982,(2)//黄典诚.黄典诚语言学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8]向熹.诗经词典(修订本)[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9]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中华书局,2000.

[20]张令吾.范成大诗词赋辞用韵研究[J].语言研究·音韵学研究专辑,1998.

作者:

刘红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韵母方言
有趣的语音数字化
单韵母扛声调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我给小鸡起名字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